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杜仲叶
  • 2篇微波辅助提取
  • 2篇改性
  • 1篇弹性体
  • 1篇血压
  • 1篇阳离子
  • 1篇乙烯基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能
  • 1篇荧光性质
  • 1篇树脂
  • 1篇双官能团
  • 1篇提取工艺优化
  • 1篇配位
  • 1篇配位聚合
  • 1篇配位聚合物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自发性高血压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李旭
  • 3篇刘停
  • 2篇王志勇
  • 2篇李刚
  • 1篇黄宇玫
  • 1篇李敏
  • 1篇王卫民
  • 1篇马志敏
  • 1篇陈时建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塑料工业
  • 1篇热固性树脂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烯基改性MDQ硅树脂的合成及其硅橡胶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酸催化水解缩聚反应合成了乙烯基改性MDQ硅树脂,利用红外、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将产物用于硅橡胶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树脂的M/Q值为0.7,乙烯基摩尔分数为0.36%,n(D)/n(M+D+Q)=0.15时,硅橡胶邵氏A硬度58,拉伸强度3.78 MPa,拉断伸长率为152%,撕裂强度38.3 kN/m,该乙烯基改性MDQ硅树脂可用于硅橡胶补强。
王志勇马志敏李旭李刚
关键词:乙烯基改性硅橡胶力学性能补强
双官能团接枝阳离子硅乳改性聚氨酯弹性体表面性能的研究
2013年
以D4、D3F、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双官能团接枝硅乳;利用IR、H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研究了产物在聚氨酯弹性体(PUE)材料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聚硅氧烷中氨基含量为0.96%,氟含量为2.64%时,PUE材料表面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越。
王志勇王卫民李旭李刚
关键词:双官能团聚氨酯弹性体
杜仲叶绿原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被引量:49
2013年
以液料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绿原酸的收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试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杜仲叶粉碎颗粒度80目、液料比26:1(mL/g)、提取时间2.5min、微波功率722W、乙醇体积分数30%,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得率达到29.74mg/g,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该提取物的降血压实验结果显示,绿原酸提取物高剂量组(20mg/k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降压效果。
李旭刘停陈时建李敏黄宇玫
关键词:微波辅助提取杜仲叶绿原酸降压
杜仲叶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43
2013年
利用响应面曲线法对杜仲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knhen实验设计原理及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以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乙醇浓度为自变量,柚皮苷、橙皮苷得率为响应值,研究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最终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利用所得模型的响应曲面图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杜仲叶粉碎颗粒度为100目、液料比60∶1(mL/g)、微波提取时间5.3min、微波功率757W、乙醇浓度67%(v/v),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橙皮苷的提取得率分别达到69.02、4.96mg/g,与理论预测值吻合。在抗氧化实验中,杜仲叶黄酮提取物表现出比VC更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旭刘停
关键词:响应面法微波辅助提取杜仲叶总黄酮抗氧化
配位聚合物[Co_2(C_(13)H_(10)NO_2)_4(4,4′-bipy)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被引量:2
2010年
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CoSO4和4,4′-联吡啶为原料,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C13H10NO2)4(4,4′-bipy)2]n,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与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8699(13)nm,b=1.13623(13)nm,c=1.41472(16)nm,α=71.8860(10)°,β=76.374(2)°,γ=66.1770(10)°,V=1.5070(3)nm3,Dc=1.409g·cm-3,Z=2,F(000)=662。最终GOF=1.028,最终偏离因子R1=0.0437,wR2=0.0794。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联吡啶N原子,4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其中1个NPA分子的羧基以螯合方式与Co(Ⅱ)金属原子配位,另2个NPA分子的羧基以桥联的方式与相邻的2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双核Co簇的二级构筑单元。此双核Co簇通过4,4′-联吡啶分子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形成一维双链梯状结构。
刘停李旭
关键词:晶体结构热稳定性荧光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