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晔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聚氨酯
  • 4篇聚合物网络
  • 4篇互穿聚合物
  • 4篇互穿聚合物网...
  • 3篇苯并噁嗪
  • 2篇低密度聚乙烯
  • 2篇乙烯
  • 2篇相容性
  • 2篇磷腈
  • 2篇聚乙烯
  • 2篇恶嗪
  • 2篇二苯胺
  • 2篇苯胺
  • 2篇苯并恶嗪
  • 1篇电控
  • 1篇电控燃油喷射
  • 1篇电控燃油喷射...
  • 1篇电喷
  • 1篇电喷系统
  • 1篇动力学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陈晔
  • 6篇唐小真
  • 5篇王新灵
  • 4篇崔燕军
  • 2篇陈冬华
  • 1篇殷承良
  • 1篇陈俐
  • 1篇田国华
  • 1篇刘允航
  • 1篇洪玲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2001年全...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塑胶工业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4篇2002
  • 3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聚氨酯/聚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固化行为研究
本文以交联的聚氨酯为聚合物I,N,N-二甲基乙酰氨为溶剂,双酚A型聚苯并噁嗪为聚合物II合成顺序聚氨酯/聚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应用升温红外对聚氨酯/聚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固化过程进行升温跟踪实验.
陈晔崔燕军王新灵唐小真
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聚氨酯
文献传递
聚氨酯/苯并嘑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
该文在合成了一系列的苯并嘑嗪单体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聚氨酯/苯并嘑嗪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采用二步法,部分交联的聚氨酯为聚合物I,双酚A型苯并嘑嗪为聚合物Ⅱ,合成了一系列顺序聚氨酯/双酚A型苯并嘑嗪树脂互...
陈晔
关键词: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低密度聚乙烯/聚二苯胺磷腈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被引量:2
2001年
采用先开环聚合后取代的方法合成了聚二苯胺磷腈 (PDAP) ,将PDAP与低密度聚乙烯 (LDPE)熔融共混制得PDAP LDPE复合材料 ,并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LDPE PDAP共混物具有比LDPE更高的热稳定性 ;HAAKE共混实验表明 ,随着PDAP组分的增加 ,加工粘度下降 ;动态流变实验说明 ,PDAP LDPE共混物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PDAP组分有利于增加共混物的加工弹性 ,降低体系的表观粘度 ;热重分析、共混扭矩分析以及动态流变实验都证明两个组分发生了相容。
陈冬华陈晔唐小真
关键词:聚磷腈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
聚氨酯/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3
2002年
采用二步法 ,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 (PU)为聚合物 ,以双酚 A型苯并嗪 (BA)为聚合物 合成了聚氨酯 /苯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PU/BA IPN) ,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 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 .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受体系结构形态的影响较大 .而形态主要由聚合物 (即 PU)的交联密度控制 ,体系的组成对形态影响呈非线性 .体系中存在的活性官能团——氨基团对苯并嗪的开环聚合有催化作用 .
陈晔崔燕军王新灵唐小真
关键词: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阻尼性能被引量:7
2002年
采用二步法 ,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 ( PU)为聚合物 ,双酚 A型苯并嗪 ( BA)为聚合物 合成聚氨酯 /苯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 PU/BA IPN) ,并应用动态机械热力学分析对产物的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PU/BA IPN在 PU∶ BA为 1 .5∶ 1时具有最佳的宽温域的阻尼性能 .低的 PU交联度有利于阻尼性能 ;适当地延长固化时间可提高体系的阻尼值 。
陈晔刘允航田国华王新灵
关键词:阻尼性能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交联度
低密度聚乙烯/聚二苯胺磷腈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2004年
采用先开环聚合后取代的方法合成了聚二苯胺磷腈(PDAP),将PDAP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制得PDAP/LDPE复合材料,并对这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DPE/PDAP共混物具有比LDPE更高的热稳定性;HAAKE共混实验表明,随着PDAP组分的增加,加工粘度下降;动态流变实验说明,PDAP/LDPE共混物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流体,PDAP组分有利于增加共混物的加工弹性,降低体系的表观粘度;热重分板、共混扭矩分析以及动态流变实验都证明两个组分发生了相容。
陈冬华陈晔唐小真
关键词:二苯胺LDPE低密度聚乙烯相容性熔融共混
加热与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在摩托车电喷系统中应用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分析加热型与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在摩托车电喷系统中的应用,在1台装备了125mL、四冲程、单缸水冷发动机的电喷摩托车上进行试验.试验研究了摩托车在EUIII测试循环工况下的排气温度变化,以及对于两种氧传感器起燃时间、陶瓷体温度变化、动态响应特性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非加热型氧传感器的起燃时间要比加热型的长,但露点风险小;在EUIII测试循环的大部分时间里,非加热型氧传感器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非加热型氧传感器较低的陶瓷体温度会导致λ均值往混合气稀的方向偏移,但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补偿;使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会造成更多的CO和HC排放,但改进保护管设计能够通过EUIII排放测试.因此,非加热型氧传感器符合摩托车电喷系统的要求.
陈晔王振锁陈俐殷承良习纲卢万成
关键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摩托车
结晶对聚氨酯固化过程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固化前后不同结晶度预聚物的微结构表征和粘接性能的研究,探讨结晶在异氰酸酯类PPU中所起的作用.
崔燕军洪玲陈晔王新灵唐小真
关键词:聚氨酯预聚体
文献传递
PHA/PEDEA聚酯齐聚物的结晶行为被引量:3
2002年
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 (POM)、广角 X射线衍射 (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研究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己二酸己二醇酯 (PHA)和聚己二酸 (乙二醇 /一缩二乙二醇 )酯 (PEDEA)共混物的结晶行为 .结果表明 ,共混物晶形为球晶 ;随 PEDEA含量增加 ,混合聚酯的结晶速度下降 ,结晶度降低 ,晶形不发生变化 .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共混物的阿夫拉米指数约为
崔燕军陈晔王新灵唐小真
关键词:结晶度结晶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