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CD83
  • 3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转染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转染
  • 3篇封闭引流
  • 3篇负压
  • 3篇负压封闭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创面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血浆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15篇高超
  • 7篇张学光
  • 4篇沈国良
  • 4篇陆兴安
  • 3篇赵小瑜
  • 3篇朱一蓓
  • 3篇仲维学
  • 2篇程宇
  • 2篇汪家敏
  • 2篇陈礼文
  • 2篇张建超
  • 2篇苏本玄
  • 2篇张洪涛
  • 2篇郑舒丹
  • 2篇张世杰
  • 1篇张毓姣
  • 1篇蒋玉平
  • 1篇王泳
  • 1篇余嘉
  • 1篇许云云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CD83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构建人CD83全长编码基因转染293细胞,并探讨其对单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从成熟人树突状细胞(DC)扩增出CD83 cDNA,插入pIRES2-EGFP载体,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细胞株;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的同时加入293/CD83细胞或293/mock,24 h后检测细胞活化状态以及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结果经流式细胞术反复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及CD83表达水平,筛选获得获得一株稳定表达膜型CD8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293/CD83;体外实验显示293/CD83可促进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活化水平和TNF-α分泌量。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CD83分子的293细胞株,293/CD83对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
陈礼文高超沈双仲维学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转染免疫调控细胞活化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疗效。方法对15例手部热压伤患者彻底清创后,切痂,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150~280 mmHg,5~7 d后除去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结果 1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9~32 d,平均24.6 d。其中14例患者中厚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植皮术后,部分皮片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手部热压伤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手术简单化,减轻患者痛苦。
高超陆兴安赵晓瑜沈国良何罕亮苏本玄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热压伤创面修复
CD83分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CD83是表达于成熟树突状细胞(DC)和活化的B、T淋巴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对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成熟DC表面虽然缺少CD83的表达,但在其细胞内可检测到CD83蛋白。T细胞上是否存在CD83的受体仍然存在争议。膜型CD83(mCD83)蛋白可以水解形成可溶性CD83(sCD83),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sCD83能够影响DC的成熟,并影响DC介导的T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sCD83能够显著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的发生,因此CD83的检测和干预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展示了潜在的价值。
高超张学光
关键词:CD83树突状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21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注射PRP将21例患者分为PRP组(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注射治疗,15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ctorian运动学会评分(VISA)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9~12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PRP组术后3、6、9个月跖屈角度(33.5°±1.8°、38.1°±1.2°、41.6°±1.6°)和背伸角度(10.3°、16.5°、21.5°)大于对照组[(26.9°±2.0°、31.5°±1.6°、35.6°±1.4°)和(5.3°、12.7°、18.2°)],PRP组术后3、6、9个月VISA评分[(41.2±6.5)、(78.7±10.4)、(91.0±4.1)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75.5±5.4)、(88.6±5.2)、(95.2±3.5)分]高于对照组[(29.8±2.5)、(68.0±3.5)、(84.5±2.1)分和(66.8±4.8)、(82.8±3.6)、(90.7±1.1)分],PRP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1.7±0.9)、(1.3±0.4)分]低于对照组[(3.0±0.8)、(2.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可以加速患者足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可以认为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
高超张航陈凯文程宇程宇
关键词:跟腱富血小板血浆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caspase-8表达及其与时间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caspase-8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方法 雌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
高超张毓姣沈国良赵小瑜陆兴安
膝关节应力负荷减少对小鼠早期骨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骨关节炎目前在全球发病率较高,但其内在发病机制研究仍不透彻。目的:探究膝关节应力负荷减少对早期骨性关节炎小鼠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48只雄性成年(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关节炎模型组、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以及运动神经切断+假手术组,每组12只。骨关节炎造模前1周进行胫神经联合腓总神经横断,造模后4,8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收集每组小鼠的右侧膝关节标本,分别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足印分析及肌肉萎缩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骨体积分数值低于关节炎模型组(P<0.05)。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骨体积分数值与运动神经切断+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骨体积分数值高于造模后4周(P<0.05);②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的OARSI评分低于关节炎模型组(P<0.05)。造模后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的OARSI评分高于造模后4周(P<0.05);③相比于关节炎模型组,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后足足宽减少(P<0.05);右胫前肌及右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减少(P<0.05);④结果表明,膝关节负荷减少后,小鼠软骨下骨骨量明显降低,关节软骨层厚度减少,提示适宜的关节负荷对维持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邵毅杰姜华晔高超罗宗平杨惠林
关键词:骨关节炎应力负荷关节软骨软骨下骨MICRO-C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19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骨筋膜室综合征19例,切开减压,VSD材料覆盖减压创面,5~7 d后去除VSD材料,二期缝合切口或植皮。结果本组伤肢肿胀消退快、无感染,去除VSD材料后,11例二期缝合切口,8例植皮,创面均愈合。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苏本玄沈国良赵小瑜陆兴安孙锋张建超高超
关键词:引流术
人VSIG4基因转染细胞的构建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别构建含有人VSIG4基因两种不同变异体(VSIG4L和VSIG4S)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VSIG4L和VSIG4S基因的L929细胞并初步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扩增出VSIG4L和VSIG4S的全长基因,并分别克隆入T载体中,再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中,与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以其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小时后,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VSIG4L或VSIG4S分子的L929细胞株;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析VSIG4分子的表达,MTT和ELISA分别检测T细胞增殖及IL-2的分泌。结果:构建了含人VSIG4L基因和VSIG4S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获得含有VSIG4L基因和VSIG4S基因的重组病毒,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VSIG4L和VSIG4S分子的L929转基因细胞;该转基因细胞具有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IL-2分泌的作用。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VSIG4L和VSIG4S膜型分子的细胞株,该分子两种不同变异体在体外均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IL-2分泌。
张世杰王蕾王月颖蒋靓蒋玉平高超张学光顾宗江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基因转染共刺激分子
人DC-SIGN基因克隆及其转基因细胞的构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人DC-SIGN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总RNA中克隆出人DC-SIGN基因,通过双酶切(EcoRI,BamHI)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h后,加入Zeocin进行筛选,挑选出能稳定表达DC-SIGN蛋白的L929细胞株。结果构建了用于表达的含DC-SIGN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转染包装细胞293T后,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DC-SIGN逆转录病毒和转染L929细胞,继而经RT-PCR、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筛选出了稳定表达人DC-SIGN蛋白的L929转基因细胞。结论构建了含人DC-SIGN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稳定表达人DC-SIGN蛋白的细胞株,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朱守兵王泳高超张世杰汪家敏李毅平许云云张学光
关键词:DC-SIGN逆转录病毒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
一株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以本科室发现肿瘤细胞上表达的CD4078AA突变为基础,研制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初步分析。方法:以转人CD40突变体转基因细胞L929-CD40mu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融合,以L929-CD40mu转基因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对杂交瘤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的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及竞争抑制结合试验分析该mAb的亚类及抗原识别位点;免疫印迹法对该mAb进行鉴定;采用MTT法分析mAb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效应以及PI-annexinⅤ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测定。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鼠抗人CD40mu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0C5),该mAb能特异性地识别人肿瘤细胞株HO8910表达的CD40突变体分子,而不识别正常扁桃体B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CD40分子,并且能够在体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成功地研制出1株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mAb,该mAb具有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郑舒丹马泓冰高超汪家敏孙静罗先富张学光
关键词:CD40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突变体肿瘤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