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卫兵

作品数:27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4篇大肠
  • 13篇线粒体
  • 13篇肠癌
  • 13篇大肠癌
  • 12篇线粒体DNA
  • 7篇突变
  • 6篇黏膜
  • 6篇NIH3T3
  • 6篇D-环区
  • 6篇肠黏膜
  • 5篇转染
  • 4篇肿瘤
  • 4篇肠炎清
  • 3篇乳酸
  • 3篇黏附分子
  • 3篇黏膜损伤
  • 3篇细胞间
  • 3篇细胞间黏附分...
  • 3篇姜黄素

机构

  • 2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广州市中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会同县中医院

作者

  • 27篇宋卫兵
  • 20篇肖冰
  • 7篇姬宏莉
  • 7篇阎丽
  • 5篇黄茂梁
  • 5篇王新颖
  • 4篇赖卓胜
  • 4篇吕永慧
  • 4篇张振书
  • 4篇肖丽萍
  • 3篇姬宏娟
  • 3篇李鹰飞
  • 3篇叶方鹏
  • 3篇张小兰
  • 3篇王媛媛
  • 2篇吴倩倩
  • 2篇赵士义
  • 2篇李旭
  • 2篇张宇声
  • 2篇陈佳奇

传媒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第一届全国肠...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热灌注联合手术后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联合术后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即刻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4周行FOLFOX4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4周仅采用FOLFOX4化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相近,腹膜刺激症状为试验组特异的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0.5%,生存时间为(30.184±1.239)个月;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1.2%,生存时间为(25.324±1.6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4.1%,显著高于试验组(21.1%,P=0.036)。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后在FOLFOX4化疗基础上联合脂腔热灌化疗能较为有效的预防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具备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肖丽萍宋卫兵
关键词:胃肿瘤热灌注化疗生存率
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与NIH3T3细胞核基因组整合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细胞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后,mtDNA与转染细胞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方法:将携带大肠癌细胞突变mtDNA的重组质粒pcDNA3.1(+)-Sw480 mtDNA、pcDNA3.1(+)-NHWBC mtDNA及空质粒pcDNA3.1(+)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同时用PCR法制备3条相应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tDNA探针。分离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内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tDNA探针与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与结论:瞬时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基因组上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外源肿瘤细胞mtDNA与NIH3T3细胞核内基因组发生整合。
姬宏莉肖冰尹磊陈佳奇张宇声宋卫兵姬宏娟
关键词:线粒体DNA荧光原位杂交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介素-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吕永慧宋卫兵肖冰龙燕姬宏莉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关键词:肠炎清溃疡性结肠炎白介素-10
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转染NIH3T3及LS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线粒体DNA的突变,克隆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mtDNA)基因,构建pcDNA3.1(+)-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人NIH3T3及LST细胞,以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并用脂质体法导人NIH3T3及LST细胞。用MitoCaptur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Detection Kit试剂盒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扩增并测序分析转染细胞的D—LOOP区突变特点。结果检测出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和HT29细胞mtDNAD-LOOP分别有10、9和8个突变位点。转染前后,各组间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转染细胞的核基因组可扩增出目的基因及Neo基因。4株NIH3T3转染细胞mtDNAD-环区分别检测到9、11、8和4个突变点,并相应有3、4、3和2个多态性变化。结论转染突变的大肠癌细胞mtDNA后转染细胞的mtDNA均可发生多处的突变位点;通过转染后突变的外源性的mtDNA可以整合到核基因组内;突变的mtDNA转染LST细胞及NIH3T3细胞后,不影响转染细胞的凋亡改变;mtDNA的突变可能通过影响体细胞mtDNA的突变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的整合从而影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宋卫兵肖冰张振书毛丹姬宏莉王新颖
关键词:线粒体DNAD-环区突变转染
肠炎清对受损肠黏膜修复和二胺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肠炎清对受损肠黏膜修复和二胺氧化酶(DAO)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肠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并以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治疗组用肠炎清,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均为6周。观察2患者组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镜像评分及DAO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2患者组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镜像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2患者组治疗前后DAO活性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修复受损肠黏膜,降低DAO活性,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樊春华吕永慧詹原泉宋卫兵
关键词:肠炎清肠黏膜屏障二胺氧化酶
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D-环区的突变
2005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D-环区在大肠癌细胞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三株大肠癌细胞系和一例原代培养的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DNAD-环区的突变位点。结果三株大肠癌细胞系和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DNAD-环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72位C→T,73位A→G,16298位C→T,16519位T→C这4个突变位点在3株癌细胞和正常肠上皮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在SW480和Lovo细胞中检测到16224位T→C、16311位T→C两个相同的突变位点,在SW480和HT29中检测到114位C→T、498位C→T、16234位C→T3个相同的突变位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中相同的突变位点考虑为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D-环区具有多态性和特征性突变,细胞特征性的突变可能与大肠癌患者的易感性有关。
阎丽肖冰宋卫兵叶方朋赖卓胜王亚东
关键词:线粒体DNAD-环区大肠癌细胞系特征性改变直接测序HT29
大肠癌线粒体DNA转染NIH3T3及LST细胞的研究
大肠癌是一种涉及许多相关基因的多因素多阶段的恶性肿瘤,实验表明染色体外存在抑癌因素,维持细胞的肿瘤特性需要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的参与.大肠肿瘤的mtDNA改变,国内外少有文献报告,...
肖冰宋卫兵
关键词:大肠癌线粒体DNA肿瘤细胞
文献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黏附分子-l、D-乳酸、二胺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可溶性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IBD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CAM-l,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和DAO水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结果 IBD患者sICAM-1、血浆D-乳酸、DAO、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BD患者sICAM-l与血浆D-乳酸、DAO、WBC水平均显著相关(P<0.01)。治疗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组患者间sICAM-l、DAO、D-乳酸、WBC的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sICAM-l、DAO、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sICAM-1,血浆D-乳酸和DAO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IBD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钟武装宋卫兵杨键肖丽萍杨明常刘岗谢涣琴蔡敏捷乐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D-乳酸二胺氧化酶
mtDNA突变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基础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突变型mtDNA转导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的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荧光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观察mtDNA在核内的整合情况;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异型性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组间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结果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通过影响NIH3T3细胞的mtDNA的突变、多态性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的整合从而影响NIH3T3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结论突变型mtDNA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肖冰宋卫兵姬宏莉阎丽赖卓胜王亚东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荧光原位杂交细胞增殖
姜黄素对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100mg/kg)、姜黄素组(Cur,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5天,第3天、第5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和小肠组织DAO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D-乳酸和DAO水平及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姜黄素组DAI,CMDI,HS评分及D-乳酸、DAO、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大鼠小肠炎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受损。姜黄素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对大鼠小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宋卫兵张振书肖冰王新颖黄茂梁赵世义张彦萍
关键词:姜黄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