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晓阳

作品数:17 被引量:18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固定术
  • 3篇鹰嘴
  • 3篇鹰嘴骨折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膜技术
  • 3篇骨髓炎
  • 3篇感染性
  • 3篇尺骨
  • 3篇尺骨鹰嘴
  • 3篇尺骨鹰嘴骨折
  • 2篇张力带
  • 2篇张力带固定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胫骨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陈一心
  • 17篇戚晓阳
  • 15篇邱旭升
  • 5篇施鸿飞
  • 4篇王震
  • 4篇殷志鹏
  • 3篇张子韬
  • 3篇张岩
  • 2篇王骏飞
  • 1篇陈志达
  • 1篇熊进
  • 1篇吴进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后骨髓炎53例病原菌谱特点
目的 分析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病原菌谱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集自2011-10—2016-07诊治的53例创伤后骨髓炎感染处分泌物及术中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完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戚晓阳邱旭升张子韬陈一心
关键词:创伤后骨髓炎病原菌谱抗菌谱多重耐药菌
爱惜邦线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比较5号爱惜邦线(ETHIBOND,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7号单股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20例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模型,分为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每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测量骨折断端间的压力、500次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的移位,以及静态牵拉试验中弹性模量、断端分离(1 mm和2 mm)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结果: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在疲劳试验后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但钢丝组每50个循环次数时最小载荷(10 N)对应的骨折断端的移位均小于爱惜邦线组(P<0.05),同时钢丝组骨折固定后断端间的压力、静态牵拉试验中内固定的弹性模量、断端分离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均大于前者(P<0.05)。结论:爱惜邦线和钢丝在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时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但钢丝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殷志鹏戚晓阳邱旭升郑冲王骏飞陈一心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生物力学张力带固定钢丝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7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上肢骨折,目前该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指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术治疗包括经皮克氏针闭合复位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腕关节镜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髓内钉内固定术、骨或骨替代物填充术及人工腕关节置抱换术等。上述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适应证各不相同,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戚晓阳陈志达吴进陈一心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内固定术
脯氨酰羟化酶2抑制剂cpd17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的影响
2025年
背景:脯氨酰羟化酶2抑制剂能够调节骨代谢,改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cpd17是中国药科大学最新研发的一款小分子口服脯氨酰羟化酶2抑制剂,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但是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探讨脯氨酰羟化酶2抑制剂cpd17对成骨前体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cpd17处理C57BL/6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检测成骨、破骨相关标志物以及脯氨酰羟化酶2、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使用低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抑制剂LW6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通路后,再次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以及成骨和破骨分化相关标志物以及脯氨酰羟化酶2、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cpd17能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质矿化程度,上调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下调破骨分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并上调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下调脯氨酰羟化酶2的表达。而LW6能明显减弱cpd17的作用。结果表明,脯氨酰羟化酶2抑制剂cpd17可通过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促进成骨分化和抑制破骨分化。
杜忠秋戚晓阳杨平于江林陈一心张林坚邱旭升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成骨分化骨质疏松
大鼠胫骨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8年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胫骨近端植入不同量细菌后评价其感染成功率及死亡率,以确定大鼠胫骨骨髓炎动物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细菌用量,为骨感染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胫骨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建立。
肖吉王震邱旭升戚晓阳殷志鹏陈一心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胫骨近端骨感染死亡率
创伤后骨髓炎53例病原菌谱特点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病原菌谱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自2011-10—2016-07诊治的53例创伤后骨髓炎感染处分泌物及术中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完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40例,阴性13例,阳性率75.47%。送检标本190个,阳性标本131个,标本阳性率68.95%。单种病原菌感染27例(67.50%),混合感染13例(32.50%)。培养出病原菌18种(共88株),革兰氏阴性菌45株(51.14%),革兰氏阳性菌42株(47.73%),真菌1株(1.14%)。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多重耐药菌(MDR)23株(26.14%),1株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机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结论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约各占一半,但MDR和耐药性均有所增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戚晓阳邱旭升张子韬陈一心
关键词:创伤后骨髓炎病原菌谱抗菌谱多重耐药菌
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密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假手术+配对饮食组和袖状胃切除组,术后每两周监测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术前及术后第8周对各组大鼠行糖耐量试验;术后第8周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行micro-CT分析股骨远端微观结构及骨密度。结果袖状胃切除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水平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袖状胃切除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矿盐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配对饮食组相比,袖状胃切除组全身骨密度和脊柱骨密度的均值更低,但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袖状胃切除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平均密度、骨体积、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连接密度明显降低(P<0.05),同时骨小梁间隙显著升高(P<0.01)。结论袖状胃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肥胖及其代谢合并症,但术后存在骨密度降低的风险。
戚晓阳杨平杜忠秋邱旭升邱旭升陈一心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袖状胃切除术骨密度大鼠模型
克氏针进针角度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张力带固定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比较克氏针不同进针角度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张力带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30个右侧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根据克氏针与骨干的角度分为10°组、20°组及30°组,每组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压力传感器检测、控制骨折断端间压力,用生物力学仪测量模型刚度,500次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位移,以及静态牵拉试验中弹性模量、内固定失败时极限载荷。结果 10°、20°、30°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后骨折断端的压力、内固定刚度、弹性模量、500次循环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试验后10°组2例克氏针退出,20°组3例克氏针退出,30°组5例克氏针退出。3组内固定失败时极限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10°组极限载荷大于20°组与30°组,20°组极限载荷大于30°组。结论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治疗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时,如果同时考虑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因素,克氏针进针角度为10°时能够提供既安全又稳定的骨折固定。
戚晓阳邱旭升施鸿飞陈一心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固定
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1例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8~59岁,平均42岁。三柱骨折26例,外侧柱+后柱骨折8例,内侧柱+后柱骨折1例,单纯后侧柱骨折6例。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柱-内侧柱-外侧柱,先俯卧位经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侧柱,再仰卧位处理其他柱骨折。随访期间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41例患者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时,X线及临床检查提示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在疼痛及患膝关节活动度方面较术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率81%。术后3例发生切口表浅感染,1例出现足底麻木症状,1例膝关节屈曲<90°。结论手术采用后内侧入路,必要时联合其他入路能有效复位固定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低。三柱分型对手术方案的设计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陈昌胜戚晓阳徐明勇陈红峰张锋阙云端邱旭升陈一心
关键词:骨折胫骨平台手术入路骨折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0
2017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30例。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佳组(优级)和功能恢复一般组(良、可、差级)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收集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伤侧、骨折原因、Broos&Bisschop分型、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否合并踝关节脱位、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取出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8—2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2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58例,良48例,可5例,优良率95.5%。内固定物取出(P=0.001)、早期功能锻炼(P=0.002)和术后并发症(P=0.049)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加强术中精细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均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戚晓阳邱旭升施鸿飞陈一心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LOGISTIC模型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