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盼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飞蝗内表皮蛋白基因LmAbd-5的表达与功能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基于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转录组数据库获得内表皮蛋白(endocuticle structural glycoprotein)基因Lm Abd-5的c DNA序列,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和m RNA表达特性,采用RNAi方法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飞蝗表皮形成中的作用,为害虫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Lm Abd-5 c DNA全长序列并克隆验证;采用Signal P在线软件分析蛋白的信号肽,利用SMART网站预测其功能域,使用MEGA 7.0软件中neighbor-joining(NJ)方法,与其他昆虫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方法检测Lm Abd-5在飞蝗5龄第2天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5龄不同发育时期体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揭示其组织和时期表达模式;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TEM)观察沉默Lm Abd-5后对飞蝗生长发育和表皮结构的影响。【结果】通过搜索得到Lm Abd-5 c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验证,获得520 bp全长c DNA序列,其中ORF为303 bp;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功能域分析发现其含有1个信号肽和1个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4,Cht BD4),与沙漠蝗、白蚁、赤拟谷盗等的Abd-5结构类似;BLAST分析结果表明Abd-5在昆虫中高度保守,飞蝗与沙漠蝗Abd-5序列一致度高达81%;对其保守基序进行Web Logo分析发现Lm Abd-5属于表皮蛋白CPR家族中的RR-1亚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m Abd-5与沙漠蝗和白蚁的Abd-5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RT-q PCR结果显示Lm Abd-5在前肠、后肠、气管和体壁等由外胚层形成的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胃盲囊、中肠、马氏管、脂肪体和翅芽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不同时期表达分析发现,Lm Abd-5在4龄若虫蜕皮后0—72 h(5龄早期)具有高表达,其中蜕皮后72 h时达到最大表达量,随后表达量急剧降低(96—168 h),其表达时期与内表皮形成时间一致;采用RNAi技术分析该�
- 赵小明贾盼勾昕刘卫敏马恩波张建珍
- 关键词:飞蝗表皮蛋白RNAI透射电镜
- 飞蝗内表皮结构糖蛋白基因LmAbd-2的表达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内表皮结构糖蛋白(endocuticle structural glycoprotein)基因LmAbd-2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结合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对飞蝗内表皮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课题组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LmAbd-2的cDNA编码序列,并克隆验证。利用ExPASy工具翻译LmAbd-2氨基酸序列,然后利用SignaIP4.1Server和SMART软件分别对其信号肽和结构域进行分析;利用NetOGlyc4.0 Server对其糖基化位点进行预测,使用GENEDOC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利用MEGA 6.0软件中neighbor-joining(NJ)方法与其他昆虫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LmAbd-2在飞蝗5龄第2天不同组织以及4龄(N4D1—N4D6)、5龄(N5D1—N5D8)和成虫(AD1—AD4)表皮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采用RNAi技术结合H&E染色方法以及TEM技术观察干扰LmAbd-2后对飞蝗生长发育和表皮结构的影响。【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飞蝗LmAbd-2 cDNA编码序列长为683 bp,开放阅读框为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功能域分析发现LmAbd-2含有1个信号肽和1个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4,ChtBD4),属于CPR家族RR-1亚类;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SgAbd-2序列相似度为92.5%,且在N末端含有一个保守基序PTPPPIP,其中第2位苏氨酸为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LmAbd-2与SgAbd-2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结果显示LmAbd-2在体壁中高表达,且在蜕皮后(内表皮形成时期)高表达;沉默LmAbd-2后飞蝗没有肉眼可见的表型,但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飞蝗表皮层变薄,进一步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内表皮片层结构减少。【结论】LmAbd-2是一种内表皮结构糖蛋白,属于CPR家�
- 贾盼张晶杨洋刘卫敏张建珍赵小明
- 关键词:飞蝗糖蛋白RNA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