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明勇

作品数:44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肿瘤
  • 14篇肺癌
  • 12篇植入
  • 12篇细胞
  • 9篇植入治疗
  • 9篇CT引导
  • 7篇血管
  • 5篇蛋白
  • 5篇血清
  • 5篇乳腺
  • 5篇放射性
  • 5篇癌细胞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蛋白质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 4篇乳腺癌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人工神经

机构

  • 32篇山东大学
  • 12篇山东省立医院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4篇韩明勇
  • 18篇张颖
  • 12篇徐瑞彩
  • 12篇戴建建
  • 11篇林琦
  • 9篇刘奇
  • 8篇袁苑
  • 8篇姜曼
  • 7篇毕玉莉
  • 7篇杨琦
  • 6篇张鹏飞
  • 6篇刘亚坤
  • 5篇徐晓娅
  • 5篇许继映
  • 5篇曹明峰
  • 5篇袁冰
  • 4篇邓砚
  • 4篇唐步坚
  • 4篇李冉冉
  • 4篇商琼琼

传媒

  • 24篇山东大学学报...
  • 5篇山东医药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十届全国肿...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和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该院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涉及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其中针对对照组人员所实行的是常规的管理模式,而针对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的是分层级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效果进行的分析和比较。结果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变化情况要比对照组护理人员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人员所护理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而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只有73%,以上内容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基础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层级模式管理,所呈现出的效果十分显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极大的提高,从根本上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纠纷,使医院的信誉和口碑有极大的增加。
商琼琼曲桂武徐瑞彩张建民韩明勇李文凤许红梅逄泽辉王庆华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对30例纵隔转移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30例患者中并发症有气胸6例(20%),其中需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为3例,另3例气胸量较少,自行吸收;肺出血4例(13.3%);针道出血4例(13.3%);咳血4例(13.3%);恶心呕吐1例(3.3%);疼痛2例(6.7%);过敏反应1例(3.3%),均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可控。加强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
仲春红姜惠刘亚坤商琼琼张颖韩明勇马琳颖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观察护理
hIL-18基因转导人肺癌细胞及其肿瘤原性的研究
2006年
目的建立人白细胞介素-18(h IL-18)基因转导的肺癌细胞株,并研究其肿瘤原性。方法将携带h IL-18的质粒pcDNA 3.1-h IL-18转导入人肺癌细胞系PG细胞中,G-418进行筛选,采用RT-PCR和EL ISA法检测转导的PG细胞h IL-18的表达水平;将转导的PG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结果h IL-18基因成功转入PG细胞中并顺利表达;h IL-18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106个转导细胞在24 h内分泌h IL-18的水平为(186.3±15.7)pg;空载体转染细胞未检测到h IL-18;裸鼠接种h IL-18基因转导的肿瘤细胞后无肿瘤长出。结论h IL-18基因转导的PG细胞肿瘤原性下降,可作为治疗肺癌的肿瘤疫苗。
韩明勇刘奇唐步坚邓砚曹明峰
关键词:肺肿瘤转染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判断、临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6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应用阳离子交换蛋白(CM10)芯片,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血清蛋白质指纹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比较28例Ⅰ~Ⅱ期与4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蛋白指纹图,共筛选出68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质荷比峰(m/z),最终筛选出2个潜在标志物5 632 m/z、13 779 m/z。5 632 m/z、13 779 m/z均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低表达。将此标记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模型,其正确指数为0.587,一致率为79.5%,Kappa=0.32。结论 SELDI-TOF-MS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筛选出m/z位于5 632、13 779的蛋白质峰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标记物。
许继映王东芳王明明姜曼毕玉莉韩明勇
关键词:肺肿瘤生物信息学蛋白质质谱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234例肺癌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等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NLR(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男性、有吸烟史、病理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患者NLR较高;高NLR者中男性患者、吸烟患者比例更高,肿瘤最大径较大,肿瘤分期晚。结论 NLR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NLR增高提示肿瘤分期偏晚、肿瘤较大。NLR可作为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可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帅欣艳韩觉明徐晓娅姜曼毕玉莉韩明勇
关键词:肺癌预后
LPS通过PGE2-EP2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肺血管生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肺血管生成的相关信号途径。方法12只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注射LPS和PBS,作为LPS组(n=6)和PBS组(n=6),建立小鼠炎症模型。采用 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肺血管密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离正常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MPVECs)并培养,分别给予VEGF、PGE2、Celecoxib、EP受体拮抗剂 A H6809和4种 EP受体激动剂(ONO-AE1-259-01、ONO-DI-004、ONO-AE-248、ONO-AE1-329)进行刺激,观察内皮细胞成管情况,检测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 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LPS组小鼠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PBS组小鼠(P<0.01)。单独使用PGE2或VEGF能促进血管生成;Celecoxib可抑制VEGF诱导的肺血管生成,仅EP2受体激动剂 ONO-AE1-259-01能使 MPVECs 上清液中 VEGF 水平升高(P <0.05),而 EP2受体拮抗剂A H6809抑制MPVECs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水平(P<0.05)。结论 LPS 可以诱导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并使VEGF表达水平升高;Celecoxib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LPS通过PGE2-EP2信号通路介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张鹏飞徐晓娅姜曼毕玉莉许继映韩明勇
关键词:脂多糖血管生成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分析导致异常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凝血异常率、PT、APTT、血浆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组相比于初治组,血浆PT、APTT、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含量在肺癌、食管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郁舒靓韩俊庆韩明勇毕玉莉
关键词:肿瘤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医护配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医护配合流程。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10例,治疗过程采取医护合作的方式,术前给予充分准备、术中医护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观察处理。结果 10例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手术均顺利完成,出现的并发症包括2例气胸(其中1例粒子移位)、3例少量咯血伴血压升高,经过处理均得到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项新技术,完善的医护配合流程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并发症的有效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实现精准粒子植入治疗的目的。
商琼琼杨琦张颖赵蒙蒙韩明勇王庆华徐瑞彩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肺癌医护配合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组)。A组于微波消融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VAS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术后24 h总体VAS B组高于A(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杨霞叶欣郑爱民黄广慧舒晓莉韩明勇
关键词:超前镇痛肺癌微波消融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肺转移相关受体通路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肺转移的受体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9种肺癌细胞系的增殖状况和培养上清液中VEGF水平,筛选出差异表达VEGF且增殖无明显差异的两株细胞系。将两株细胞分别接种于SCID小鼠背部观察肿瘤生长,肺癌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建立肺转移模型,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肺转移瘤及血管密度。应用两种VEGFR中和抗体(MF-1和DC101)腹腔注射治疗肺转移小鼠,观察肺转移瘤数改变。结果 9种肺癌细胞系分泌VEGF水平不同,其中最高的是A549(182.7 ng/mL),最低的是SPCA1(13.39 ng/mL),A549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在小鼠背部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SPCA1细胞,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增多。A549细胞形成肺转移瘤数为SPCA1细胞的2.3倍。抗VEGFR-1治疗使肺转移瘤数明显减少,而抗VEGFR-2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VEGF通过VEGFR1通路促进肺转移。
徐晓娅毕玉莉姜曼许继映张鹏飞韩明勇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肺肿瘤动物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