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
-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7
- 2013年
-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藻类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2 000 mg·L-1时相比对照抑制率达55.7%;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2 000 mg·L-1时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0.7%和49.4%,提示氨氮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彗星实验中,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加重,表明高浓度氨氮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 刘炎石小荣崔益斌李梅
- 关键词:毒性效应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彗星实验
- 不同温度和pH下氨氮对河蚬和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7
- 2014年
- 水环境中氨氮毒性与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采用半静态方法研究不同pH和温度下氨氮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H对氨氮毒性影响显著,其中NH3+NH4+对河蚬和霍甫水丝蚓的LC50(半致死浓度)随pH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为11.78~83.82 mgL,并且这2种水生生物对NH3+NH4+毒性的敏感性差异不大;当温度分别为20、25和30℃时,NH3+NH4+对河蚬的LC50分别为70.86、37.85和19.14 mgL,对霍甫水丝蚓的LC50分别为65.88、42.73和21.21 mgL,20℃时NH3+NH4+对河蚬及霍甫水丝蚓的LC50分别是30℃时的3.70和3.11倍.表明水体pH和温度越高,氨氮的毒性作用越强.通过比较氨氮水生生物基准中的FAV(最终急性值)和试验生物的LC50发现,我国现有的氨氮基准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土水生物种河蚬和霍甫水丝蚓.
- 刘炎姜东升李雅洁张荣飞李梅崔益斌
- 关键词:氨氮PH河蚬毒性水质基准
- 环境因子对氨氮毒性影响及氨氮水生生物基准校验
- 氨氮是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是我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水环境中氨氮主要以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两种形式存在,且氨氮毒性与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氨氮毒性数据缺乏,本论文采用半静态方...
- 刘炎
- 关键词:环境因子淡水生物区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