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甘蓝化学杀雄剂GS-1的杀雄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筛选出甘蓝化学杀雄剂GS-1最适宜的杀雄质量浓度,以实现甘蓝100%的杂种杂交率。【方法】选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MP01和Y03为试材,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即花蕾小孢子生长处于单核期)时,全株分别喷施20,5,3,2和1.5μg/mL GS-1,以喷清水为对照,比较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对植株花朵育性、植株生长、结实力及杂交率的影响。【结果】GS-1对甘蓝植株所开花朵的雄蕊育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MP01植株全不育株率为10%-100%,其中5μg/mL GS-1的处理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达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Y03植株全不育株率为0-100%,其中20μg/mL GS-1处理的全不育株率为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甘蓝植株之间生长势存在差异,其中低质量浓度GS-1对植株生长势影响不大,而高质量浓度(如5和20μg/mL GS-1处理)对植株存在一定伤害,导致植株生长势变弱;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辅助喷施GS-1可使杂种杂交率达到100%。【结论】GS-1具有很好的杀雄效果,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时,对Y03和MP01种株分别喷施20和5μg/mL GS-1,植株表现全不育,植株的花枝和花蕾表现较正常,结实性正常,能够使杂交F1代种子达到100%的杂交率。
- 李宏伟张恩慧许忠民张高翔朱守亮刘辉
- 关键词:甘蓝化学杀雄剂杀雄效果
- 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的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份产胚困难材料的正、反交杂交后代,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以比较其产胚情况。【结果】25份结球甘蓝F1有9份产生胚状体,其中"EF10"产胚能力最强,平均每蕾产胚10.45个,"QG80"和"QG78"次之,其余6份材料平均每蕾产胚不足1个;50份结球甘蓝亲本只有5份产胚,这5份材料分别是"EF10"、"QG80"的父、母本和"QG78"的母本。22份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有8份产生胚状体,其自交后代F2全部产生胚状体,其中4份F2代的胚产量较其F1有所提高;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F1代材料,其F2代中有3份产生胚状体。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8份产胚能力较弱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16份正、反交双交种全部产生胚状体,胚产量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明显高于产胚能力弱的亲本;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28份正、反交双交种有4份产胚;比较相同亲本的正、反交双交种的胚产量可知,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结球甘蓝F1较其亲本产胚能力强,不同F1胚胎发生能力不同;对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以其F2为试材,可诱导产胚或提高胚产量;用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作亲本与产胚困难的材料杂交,正、反交均能明显提高产胚困难材料的产胚能力。
- 杨安平张恩慧尚丽荣朱守亮李宏伟许忠民白延红
- 关键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F2双交种
- 2个甘蓝F_1小孢子培养中高出胚率的诱导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以2个优良的F1甘蓝为试材,探讨了高温热激、蔗糖浓度、添加和更换培养液培养、激素种类与浓度配比等因素对提高甘蓝小孢子诱导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F1甘蓝材料经24 h、33℃高温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是必要的;小孢子在13%蔗糖浓度培养基(NLN-13)中培养胚产量最高,为1.89胚/蕾;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NLN-17)培养3 d后添加低浓度蔗糖培养基(NLN-10)培养能大幅度提高胚产量,比一直在13%蔗糖的培养基(NLN-13)培养的胚状体增加255.2%;NLN-13培养基中添加0.1 mg/L 6-BA和0.05mg/L NAA能够诱导出高胚产量。
- 朱守亮张恩慧杨安平李宏伟刘辉张高翔许忠民
- 关键词:甘蓝杂种一代游离小孢子胚状体
- 苦杏壳木醋液最小抑菌浓度及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由D值计算法得到了对苦杏壳木醋液在不同浓度时的存活曲线及死亡曲线,从而精确求得最小抑菌浓度(MIC):木醋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44%和0.46%,可见木醋液对2种代表性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效果;采用滤纸片法,对木醋液抑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苦杏壳木醋液在温度、pH值、紫外光、活性碳吸附及微波加热等不同处理下,抑菌效果基本不变,具有良好的抑菌稳定性。
- 易允喻马希汉赵忠尉芹李宏伟
- 关键词:D值法抑菌稳定性
- 生物油改性制备低游离醛含量生物油酚醛树脂
- 2015年
- 通过对快速热裂解生物油进行羟甲基化处理,用于合成生物油酚醛树脂。为优化生物油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羟甲基化生物油苯酚替代率、甲醛/苯酚摩尔比、氢氧化钠/苯酚摩尔比以及尿素添加量为自变量,树脂游离醛含量为响应值,对生物油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 8.0.6.1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最佳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醛酚摩尔比为1.8,生物油替代率为5%,氢氧化钠/酚摩尔比为0.15,尿素添加量为9g,整个试验过程中,酚的加入量均为1mol,即94g,其他各个原料加入量均是以酚作为基准的添加量。在较优的合成条件下,生物油酚醛树脂的游离醛含量为0.744%,低于常规酚醛树脂中的游离醛含量。
- 李宏伟贾闻达马希汉王志文王俊淇尉芹
- 关键词:生物油酚醛树脂羟甲基化响应面法
- 生物油中内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分析方法
- 2017年
-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生物油,用高纯水提取生物油中有效成分,提取液经活性炭和无机碱(Ca(OH)2或Na OH)脱除胶体和酸性物质等,用乙酸乙酯和水的混合液(V/V,2:1)提取生物油中内醚糖,再经乙酸乙酯分离纯化,得内醚糖晶体。为获得更好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曲面分析对内醚糖分离性能作优化研究。以高纯水体积、活性炭质量、pH为自变量,内醚糖浓度为因变量,建立了二者间的多元化数学回归模型,研究因素间的影响规律及通过Design Expert8.0.6确定最优分离参数组合:高纯水:生物油=1:1(V/V)、活性炭:生物油=0.05:1(m/V)。经验证,采用响应面曲面分析法所得内醚糖分离参数是可行的。通过FTIR,HPLC和NMR等分析,所获得的内醚糖收率可高达58%,且纯度在98%以上。实验为生物油中内醚糖的分离技术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亦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分析生物油中内醚糖的分析方法。
- 王俊淇鲁周民尉芹郑冀鲁李宏伟王志文
- 关键词:生物油分离提纯分析方法
- 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春甘蓝叶球裂球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灌水次数、追肥量和定植密度3个栽培因子是否为引起春甘蓝叶球过早裂球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春季栽培甘蓝品种"秦甘60"为材料,在栽培过程中设置不同灌水次数(间隔6,8,10(CK),12,14d灌水1次)、追肥量(150,225(CK),300,450kg/(hm2.次))和定植密度(67500,60000(CK),52500,45000株/hm2)处理,当叶球生理成熟后延长采收时间,统计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采收期延长的变化动态,确定3个栽培因子对叶球裂球性的影响。【结果】3个栽培因子中,不同处理春甘蓝的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采收期的延长而增加,且在一定采收期内各处理间表现为显著性差异;"秦甘60"灌水1次间隔6或8d较间隔10,12或14d更容易引起叶球裂球;不同追肥量处理中,裂球指数表现为450kg/(hm2.次)>300kg/(hm2.次)>225kg/(hm2.次)>150kg/(hm2.次),定植密度45000株/hm2较其他定植密度容易引起叶球裂球。【结论】春甘蓝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灌水次数、追肥量的增加和定植密度的减小而升高,灌水次数、追肥量是引起春甘蓝裂球的主要因子,定植密度是次要因子。"秦甘60"春季栽培适宜间隔10或12d灌水1次,在其关键需肥期每次按225kg/hm2(尿素)追肥,以60000株/hm2密度定植,是减少或防止叶球裂球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措施。
- 刘辉张恩慧许忠民程永安李宏伟
- 关键词:春甘蓝灌水次数追肥量定植密度
- 生物油中酚类物质的富集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进一步富集生物油中的酚类物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脱水生物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以总酚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氢氧化钠富集酚类物质的几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生物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碳酸氢钠溶液除去酸性较强的乙酸后,进一步用氢氧化钠进行酚类化合物富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浓度5.0%,萃取体积比1.35,酸化pH=7,产物的总酚含量的理论值为852.95mg·g^(-1)。验证试验所得的总酚含量为845.72mg·g^(-1),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为生物油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物油在抗氧化、抗菌和合成树脂等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邹勇尉芹郑冀鲁李宏伟马希汉
- 关键词:生物油酚类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