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清

作品数:35 被引量:536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长江
  • 8篇气候
  • 8篇长江三角
  • 8篇长江三角洲
  • 7篇降水
  • 5篇年际
  • 5篇夏季
  • 4篇年际变化
  • 4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4篇城市化进程
  • 3篇土壤
  • 3篇气候趋势
  • 3篇强降水
  • 3篇强降水过程
  • 3篇温度变化
  • 3篇梅雨
  • 3篇环流
  • 3篇降水过程
  • 3篇GIS

机构

  • 26篇江苏省气象科...
  • 13篇南京大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苏省气象局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江苏省气象服...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连云港市气象...

作者

  • 35篇谢志清
  • 15篇杜银
  • 6篇曾燕
  • 5篇钱玮
  • 5篇黄世成
  • 5篇丁裕国
  • 5篇杨秋明
  • 4篇李熠
  • 4篇张耀存
  • 4篇李亚春
  • 3篇焦圣明
  • 3篇武金岗
  • 2篇刘晶淼
  • 2篇宋娟
  • 2篇施雅风
  • 2篇苗茜
  • 2篇徐芬
  • 2篇姜爱军
  • 1篇严明良
  • 1篇曹璐

传媒

  • 4篇气象科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四川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七届长三角...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水时空变化对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SCIAMACHY、GOME卫星资料反演的SO2、NO2柱浓度和中国重点城市SO2排放量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前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降水分布出现气候学时空尺度调整的背景下,降水长期变化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地区NO2、SO2排放量相对于降水的冲刷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为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污染物条件。(2)1993-2004年间,以1999年为转折期,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形势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到再次增强的过程。1999年后,西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持续下降,江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迅速增加,强酸雨东移扩大趋势明显。(3)中国南方强酸雨区的空间分布与1961-2006年冬夏季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mm/10a的地区一致。以季节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mm/10a为界,将江南及西南强酸雨区各季节降水量做线性趋势和突变分析,发现江南地区冬夏季降水量在1999年出现增减趋势转换,与强酸雨城市比例转折的时间一致。其中,1991-1999年江南强酸雨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暴雨显著增加,有利于酸雨缓解,强酸雨范围缩小;而2000-2006年,冬季降水处于偏多时期,夏季降水却相对偏少,强酸雨覆盖范围扩大。西南强酸雨区春秋季降水量在1990年后持续减少,导致春秋季降水占年降水量比例下降,使得年降水pH值升高,强酸雨形势得到缓解。
谢志清杜银曾燕李亚春武金岗焦圣明
关键词:酸雨气候倾向率
复杂地形及非均匀地表水热通量参数化问题的研究
该文首先根据几利典型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表层(1-1m)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统计分布、功率谱分析、滤波等方法分析典型下垫面条件下土壤表层水热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从野外观测事实的基础上讨论下垫面非均匀性对的影响;然后以长...
谢志清
关键词:非均匀下垫面土壤温度陆面过程
文献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结合NOAA/AVHRR、MODIS反演的月地表温度数据,定量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增温效应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①1992-20...
谢志清杜银曾燕施雅风武金岗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热岛城市化进程温度变化
文献传递
长江三角洲强降水过程年极值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3
2005年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80个台站建站以来到200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用RE OF和统计分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一次连续过程降水量的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一次连续过程的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时空变率小于日降水量极大值,这对于洪涝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强降水的渐近分布中,日极值降水的分布以Weibull分布最为普遍,一次连续过程降水以对数正态分布最为普遍。
谢志清姜爱军杜银丁裕国
关键词:WEIBULL分布
登陆中国热带风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大尺度环流的相关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的非平稳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型。对1951—2006年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频数序列进行分解,分别得到包含有准4年(C01)、6~7年(C02)的年际周期分量和14~16年(C03)的年代际周期分量的时间变化型。这些分量给出了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独立的变化特征,其中C01周期分量强度最大,且与ENSO有关。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频数趋势分量不显著,表明近56年来登陆中国热带风暴无明显增加(减少)趋势。这些周期分量与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分析表明,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年代际变化与南半球热带和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杨秋明钱玮李熠黄世成谢志清
关键词:海平面气压场
长江中下游梅汛期强降水过程非均匀特征被引量:21
2007年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205站1960—2004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梅雨期的特征参数,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暴雨降水过程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非均匀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汛暴雨降水量、暴雨日数显著增加,而集中度和集中期无明显变化;暴雨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在时空上的叠加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大涝趋势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杜银张耀存谢志清杨红梅
关键词:梅雨气候趋势系数
干旱及高寒荒漠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及相互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根据黑河试验1991年6月20日~8月21日、1990年12月17日~2月15日每天48个时次和第二次青藏高原试验改则及狮泉河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及高寒荒漠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
谢志清刘晶淼丁裕国杜银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功率谱分析
基于春季阴雨过程的冬小麦涝渍指数模型构建与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春季涝渍灾害对南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严重影响,本文在对阴湿系数做降尺度修订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构建了冬小麦涝渍指数模型,根据涝渍指数临界值、持续天数以及冬小麦的可能减产率将春季涝渍灾害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使用江苏省5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历史反演。结果发现,春季涝渍指数与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涝渍指数增加,小麦气象产量线性下降;灾年发生的涝渍过程以1~3次为最多,超过80%,5次以上最少,占1.9%。最后,将涝渍指数模型应用于2014年冬小麦春季涝渍灾害的判别及评估,效果很好。
吴洪颜高苹谢志清曹璐
关键词:冬小麦涝渍灾害动态监测
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根据1985年和1995年的二期遥感图像,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了1985—199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查书平丁裕国于红博谢志清聂献忠
关键词:RSGIS土地利用
江苏省海安县优质水稻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海安县稻作气候资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适宜播种期提前,安全成熟期推后,适宜生长期延长,有利于迟熟类型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采用样条函数法对气候因子和区划因子进行网格细化,利用Arcinfo软件制作海安县优质水稻种植气候区划图,划分优质水稻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在稻麦(小麦)两熟制下,采用大中苗栽培方式时,水稻主体品种类型以早熟晚粳品种为宜,沿海乡镇可适当搭配一些迟熟中粳品种;采用小苗机插或抛秧栽培方式时,中西部乡镇以早熟晚粳为主体品种类型,东部沿海乡镇可适当搭配一些迟熟中粳品种;采用直播栽培方式时,应优先选择早熟晚粳作为主体品种类型。在稻油(大麦)两熟制下,采用大中苗栽培方式时,可优先选择早熟晚粳品种类型,沿海乡镇也可适当搭配迟熟中粳类型品种;采用小苗机插或抛秧方式时,适宜品种变化不大;而在直播栽培时,应优先选择早熟晚粳品种。
李亚春黄文杰谢志清陆志刚乔晓波
关键词:水稻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化GI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