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霖

作品数:37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吸虫
  • 14篇并殖吸虫
  • 13篇斯氏狸殖吸虫
  • 11篇丰宫并殖吸虫
  • 10篇超微
  • 10篇超微结构
  • 9篇三氯苯达唑
  • 7篇囊蚴
  • 6篇电镜
  • 6篇射电
  • 6篇透射电镜
  • 5篇电镜观察
  • 5篇透射电镜观察
  • 5篇尾蚴
  • 5篇后尾蚴
  • 4篇染色
  • 4篇吡喹酮
  • 3篇童虫
  • 3篇染色体
  • 3篇吡喹酮治疗

机构

  • 28篇昆明医学院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理学院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陇川县疾病预...

作者

  • 37篇雷霖
  • 31篇王文林
  • 23篇周本江
  • 9篇宋精玲
  • 8篇严亚军
  • 6篇夏代光
  • 4篇刘爱武
  • 3篇陈熙
  • 3篇韩丹
  • 3篇陈元晓
  • 3篇张鸿飞
  • 3篇向征
  • 3篇杨立军
  • 2篇杨照青
  • 2篇刘爱华
  • 2篇马智勇
  • 1篇申丽洁
  • 1篇蒋淑萱
  • 1篇李清
  • 1篇沈银

传媒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6篇地方病通报
  • 6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构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实现以客观指标量化各级医师临床诊疗能力,为医师考核、第三方评价以及专科化评价医师考核管理提供量化指标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立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建立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并确立了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36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医师考核管理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俞岚何飞雷霖段浩周梅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或后尾蚴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和囊蚴脱囊的比较被引量:4
2000年
对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囊蚴或后尾蚴形态特点以及囊蚴脱囊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从溪蟹体内分离得到的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占 11 7% ,后尾蚴占 88 3 % ,囊蚴在 10min内全部自然脱囊而成为后尾蚴 .这一现象在并殖科虫种中较为独特 ,在虫种分类上有一定意义 .二种并殖吸虫囊蚴或后尾蚴在溪蟹体内的定居部位以胸肌分布最多 ,内脏次之 ,附肢最少 .
王文林雷霖周本江夏代光
关键词:丰宫并殖吸虫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与B组、吡喹酮治疗A组与B组、对照A组与B组,每组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6组大鼠,每只大鼠注射15个囊蚴。治疗A、B组分别于感染后30d和60d用相应药物治疗,用药后第3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和虫囊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检虫率分别为(20.00±4.72)%和(21.33±5.58)%,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检虫率分别为(2.69±5.95)%和(22.60±8.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与疗程的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均有效,其中两药物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效果相似,杀灭成虫效果三氯苯达唑优于吡喹酮。
严亚军王文林雷霖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斯氏狸殖吸虫
云南斯氏狸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云南斯氏狸殖吸虫染色体核型。方法取云南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卵巢和睾丸,经短期细胞培养后制作染色体标本片,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果云南斯氏狸殖吸虫的染色体核型为n=11和2n=22。结论云南斯氏狸殖吸虫染色体核型与四川斯氏狸殖吸虫相同。
陈元晓李清王文林雷霖周本江刘爱华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染色体核型
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的疗效。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A与B组,对照A与B组。经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实验组分别于感染后第30天和第60天给药,用药3 d后剖杀大鼠,计数检获虫体数,计算检虫率与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A组童虫检虫率为(20.00±4.72)%,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实验B组成虫检虫率为(2.69±5.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A组与B组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其中杀灭成虫效果优于童虫。
严亚军王文林雷霖马智勇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成虫
陇川县与洱源县少数民族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调查云南省陇川县和洱源县少数民族居民181人,寄生虫感染80人,感染率44.20%。其中肉孢子虫感染率为28.72%、钩虫感染率16.02%、蛔虫感染率2.76%、鞭虫感染率2.21%、绦虫感染率0.55%、毛圆线虫感染率2.21%。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居民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段启祥师敏杨树生杨立军向征夏荣济申丽洁周本江雷霖陈熙王红王文林王玉杨照青
关键词:少数民族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作用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2009年
目的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 d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50 mg/(kg.d)×4 d、100 mg/(kg.d)×4 d2、00 mg/(kg.d)×4 d]治疗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1、15、22 d剖杀大鼠,每组每次剖杀5只,检获的虫体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壁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低剂量组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致虫体死亡,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出现病理改变。结论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约为200 mg/(kg.d)。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破坏虫体肠管组织,导致寄生虫的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障碍而杀伤或杀灭虫体。
鲍群丽王文林邹义春汪宏良雷霖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斯氏狸殖吸虫超微结构
云南易门县并殖吸虫调查和形态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通过并殖吸虫调查和实验观察 ,证实了云南有斯氏狸殖吸虫存在 ,并对该虫种的囊蚴、后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
王文林雷霖周本江余福保赵德坤曾加顺张学筝
关键词:并殖吸虫
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的超微结构,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较低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蚴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后尾蚴的皮层细胞可见多条胞质小管,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王文林雷霖宋精玲周本江张鸿飞刘爱武韩丹
关键词:超微结构透射电镜囊蚴后尾蚴
丰宫并殖吸虫二种感染动物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01年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 ,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 8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8.8% ,大鼠阳性率为 75% ;腹腔注射法感染 1 2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6.7% ,大鼠阳性率为 50 % ,经统计学处理 2种方法的虫体回收率和大鼠的阳性率均无差异性 (P>0 .0 5) ,认为皮下组织注射法简便易行 ,且对动物的安全性更高 ,可推广应用。
雷霖王文林周本江夏代光
关键词: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