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采用吡咯类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离子液体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吡咯类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以吡咯类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制备酚醛树脂。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分离出酚醛树脂小球,滤液水相冷却...
- 李为民李娜张杨任庆功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氟菲醌骨架不对称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类含氟菲醌骨架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配合物在亚胺一侧的氮原子芳环的对位引入一个大体积基团苯基,另一侧引入大位阻基团二苯甲基,并且在芳环邻位含有强吸电子氟的取代...
- 李为民张杨吕新宇任庆功陈昶乐
- 嵌段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嵌段形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大分子偶联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大分子偶联剂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大分子偶联剂处理SiO2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拉伸强度为4.76MPa,比未添加偶联剂的复合材料提高了68.20%。
- 张洪文张杨张福婷姜彦俞强
- 关键词:大分子偶联剂复合材料
- 以吗啉阴离子类碱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离子液体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吗啉阴离子型碱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以吗啉阴离子型碱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制备酚醛树脂。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分离出酚醛树脂小球,...
- 李为民李娜张杨任庆功
- 文献传递
- 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用大分子硅烷偶联剂的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硅烷类大分子偶联剂的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通过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本发明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制备一系列...
- 张洪文张杨姜彦任玉荣刘巧云俞强
- 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SiO_2/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为改善SiO2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并获得良好界面性能,通过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即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三元共聚物。采用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对SiO2/EPDM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通过FTIR、1 H-NMR、TGA、DMA和SEM对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和SiO2/EPDM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大分子偶联剂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未经偶联剂处理的SiO2/EPDM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9.4%和44.0%;SiO2表面改性后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升高。
- 张洪文张杨姜彦俞强
-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SIO2复合材料接枝率大分子偶联剂
- 水下超疏油不锈钢油水分离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超疏油不锈钢油水分离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水下超疏油不锈钢油水分离网膜包括表面经纳秒光纤激光器处理并形成有微纳米级乳突结构和纳米级绒毛结构的不锈钢筛网和通过光固化包覆在...
- 曹峥张杨李文俊薛志宇罗自力赖智荣成骏峰刘春林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有机/无机功能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有机/无机功能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将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得到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有机微凝胶;再采用...
- 吴银秋曹峥王凯伦罗可铭高洪鑫张杨王倩常嫄黎涛成骏峰刘春林
- 文献传递
- 接枝形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ABS/SiO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改善二氧化硅(SiO——2)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获得良好的界面特性。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接枝形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大分子偶联剂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大分子偶联剂对ABS/Si 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大分子偶联剂表面处理SiO_2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冲击强度达到23.48 kJ·m-2,比未经偶联剂处理复合材料提高了43.87%。
- 张洪文张杨姜彦任玉荣俞强
- 关键词:大分子偶联剂复合材料
- 一种吡啶亚胺钯(Ⅱ)催化剂制备及催化乙烯制备油相低聚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有对位二苯甲基取代的后过渡金属吡啶亚胺钯(Ⅱ)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亚胺氮原子芳环的对位引入一个大体积基团二苯甲基,加速了乙烯插入的进程,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这类吡啶亚胺配体具有较高的活性链向单体的...
- 郭登峰李瑞萍王福周田素素张杨陈昶乐李为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