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 作品数:2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月面着陆器遮阳伞辅助热控方法散热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针对月面着陆器的热环境特点,为了提高月面着陆器热排散系统的散热能力,增加月面着陆器任务驻留时间,提升着陆器的探测能力与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遮阳伞辅助热控装置。结合月面热环境特点分析并建立了月面着陆器热控分析模型,并针对无遮阳伞、固定型遮阳伞以及可调节型遮阳伞这三类应用于月面着陆器的辅助热控装置散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不同情况下月面着陆器散热能力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有、无遮阳伞辅助热控装置,散热性能相差300%,并且可调节型遮阳伞辅助热控装置可满足月面着陆器整个任务周期内的散热性能要求。
- 邹天琦陈江平赵亮王帅谢鸣
- 关键词:月面热环境遮阳伞热控
- 一种基于热电制冷的双风道回热式除湿装置
- 一种基于热电制冷的双风道回热式除湿装置,包括:A向处理组件、B向处理组件、冷凝翅片、通风组件、第一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两相对设置的冷凝翅片之间形成冷凝腔体,冷凝腔体内设置有双向流道,双向流道包括:A向流道和B向流道;A向...
- 车邦祥黄昕曹剑峰赵亮黄磊杨敏王德伟徐侃郑红阳牛春洋宗立争王东璞
- 一种低温推进剂在轨液体管理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推进剂在轨液体管理装置,包括贮箱、网幕通道、导流叶片和集液装置;其中,若干网幕通道沿贮箱的内壁面均布,多根网幕通道固定于集液装置上;集液装置布置于贮箱内底部;若干导流叶片沿贮箱内壁面分布于每根网幕通道...
- 王晔 刘思学赵亮 王慧志 庞博张红星黄金印苗建印 杨光 吴静怡
- 一种空间流体回路用气泡捕集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流体回路用气泡捕集器,包括:本体和放气组件;本体由一体成型的安装座和分离腔室组成,进液管连接在分离腔室与安装座对接的一端的外圆周上,出液管连接在分离腔室的另一端,且进、出液管的一端分别沿连接处所在外圆...
- 郑红阳曹剑峰周佐新赵亮郑利杰牛春洋黄磊陈灵于新刚王德伟
- 一种基于异种合金连接材料的导热系数可调热开关式热管
- 本发明涉及航天热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异种合金连接材料的导热系数可调热开关式热管。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吸热段、第一绝热段、隔热段、第二绝热段、放热段,所述吸热段、第一绝热段、隔热段、第二绝热段、放热段构成封闭空腔...
- 刘畅刘思学吕巍张红星苗建印王慧志崔丽萍郭霖黄金印赵亮白羽
- 冲击条件下流体回路水击抑制试验研究
- 空间流体回路经历星箭分离、太阳翼展开等冲击环境,管路内因瞬变冲击产生水击效应,出现高压力或大压差,对管路内的传感器等敏感元件产生损伤。本文针对冲击条件下流体回路内的水击特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阻尼抑制方法研究,得到不同冲击...
- 王德伟孟繁孔赵亮于新刚曹剑峰
- 关键词:流体回路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型空间运动部件热设计验证方法
- 一种大型空间运动部件热设计验证方法,涉及航天热控制领域,包括:对依据温度指标要求设计的大型空间运动部件的单个组件进行界面耦合热平衡试验,热平衡试验按照在轨工作模式对组件进行外部条件和工作状态的模拟,在达到热平衡状态时,获...
- 张立丰茂龙陈灵赵亮付杨杨佳鑫戎建臣王念张津凯
- 航天器热控辐射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及评估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航天器大面积热控辐射器流体管遭受空间碎片撞击概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采取热管辐射器和加强流体管路自身防护的改进措施。通过开展所在轨道的碎片环境分析和撞击风险评估,确定了流体管需要满足的防护要求。随后通过超高速撞击试验,获得了流体管路的临界直径,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热控辐射器流体管路的击穿风险失效评估。结果表明:航天器热控辐射器流体管路的非击穿概率(PNP)高于指标要求,保证了长寿命需求,设计方法可为其它热控辐射器碎片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 韩海鹰赵亮郑世贵曹剑峰付杨
- 关键词: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
- 我国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及展望被引量:6
- 2023年
- 航天器热控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恶劣的空间热环境下维持航天员和装备处于适宜的温度水平,是保障航天员和航天器生存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航天器热控技术经历的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总结了近10年以来在复杂空间环境系统热管理、高精度高稳定度温度控制、大功率高热流密度散热、空间深低温获取与热传输、空间高温热管理等领域的进展,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
- 周佐新黄金印张红星赵亮
- 关键词:航天器热控
-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热控设计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对典型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动热环境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热烧蚀层内侧铝蜂窝板表面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增强舱外设备与返回舱壁热耦合、降低设备表面红外发射率等返回舱热控优化设计措施。热控优化措施应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并通过首次在轨飞行验证,在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结构、空气、设备等各项温度指标均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返回舱热控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返回式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孟繁孔陈灵王帅王帅刘炳清赵亮刘炳清
- 关键词:返回舱气动热热控航天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