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铭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氧含量对Co-SiC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本文系统研究了含钴聚碳硅烷交联丝的氧含量对所成含钴碳化硅(Co-SiC)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交联丝Co-PCS-Air,Co-PCS-O2的氧含量较高,陶瓷产率较高,所成纤维的SiCxOy相含量较高,...
- 刘安华丁绍楠陈剑铭
- 关键词:聚碳硅烷氧含量电磁性能
- 氧含量对Co-SiC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系统研究了含钴聚碳硅烷交联丝的氧含量对所成含钴碳化硅(Co-SiC)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交联丝Co-PCS-air,Co-PCS-02的氧含量较高,陶瓷产率较高,所成纤维的SiCx0y相含量较高、β-SiC和CoSi晶粒的增长速度较快,晶粒的尺寸较大,达到最大力学性能的烧结温度较低,电阻率也较低。该纤维电阻率在1O^0~10^3Ω·CITl之间可调,且具有一定的磁性,有望用作吸波纤维。
- 刘玲陈剑铭丁绍楠李风萍姚艳波刘安华
- 关键词:聚碳硅烷氧含量电磁性能
- 氧含量对硅氧氮纤维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令不同氧含量的聚碳硅烷氧化交联丝在高纯氨气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而在高纯氮气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氧氮烷并最终形成氧含量不同的硅氧氮(Si—O—N)陶瓷纤维。XRD、EPMA和TEM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元素在硅氮氧纤维中均匀分布,随着交联丝O含量增加,Si—O—N陶瓷纤维的O含量随之增加,力学性能下降,而陶瓷产率则先升后降。高氧时纤维陶瓷产率下降是因为在高温热解时发生了相分解。XRD和TEM结果表明,氧含量不同的陶瓷纤维经1 500℃高温处理后,均仍为无定型。氧可能对氮化硅的结晶有抑制作用。
- 陈剑铭夏文丽姚艳波刘玲丁绍楠刘安华
- 关键词:先驱体转化法氧含量
- 同步氢化/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系统地研究了在氢化剂量固定情况下,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同步氢化/热缩聚法所制得的中间相沥青(MP)性质的影响,并制得了可纺MP。研究表明反应时间同为4h时,MP的软化点和不溶分含量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升高;偏光结果显示,低温产物为中间相小球和各向同性基质的混合物,高温产物为连续中间相。反应温度同为410℃时,MP软化点和不溶分含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经历了从中间相小球到小球发生融并,最后形成了马赛克织构的中间相。纺丝性能测试表明,反应温度为410或420℃,反应4h制得的中间相沥青,可以熔融纺丝,经氧化和碳化后制得两组碳纤维。
- 夏文丽陈剑铭舒欣姚艳波刘安华董炎明
-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热缩聚氢化碳纤维
- 聚碳硅烷氮化热解法制备Si_3N_4纤维被引量:7
- 2013年
- 将PCS电子束交联丝在氨气氛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在氮气氛中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氮烷并最终形成氮化硅(Si3N4)纤维。所制备的Si3N4纤维白色透明,横截面和表面均光滑致密,无明显缺陷和孔洞。还研究了氮化热解的反应机理以及热解工艺对氮化硅(Si3N4)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氮化热解脱碳彻底,Si3N4纤维C含量<1%;烧结温度提高,N含量随之增加,O含量则先增后减;烧结温度不超过1500℃,纤维为无定型。力学性能结果分析表明,随热解温度的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先提后降,1300℃时达到最大值。氮化热解过程是采用NH3进行脱碳氨化,并在N2气氛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产生硅氮烷并最终形成Si3N4的过程。
- 兰琳夏文丽陈剑铭刘玲丁绍楠刘安华
- 关键词:聚碳硅烷先驱体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