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生 作品数:48 被引量:56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酸度(pH值)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01年 通过水培方法 ,就环境中酸度 (pH值 )对茶幼苗生长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茶幼苗耐酸性较强 ,在 pH为 3.5~ 5 .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但是随着酸度的增加 。 李海生 张志权关键词:酸度 PH值 幼苗 互花米草对红树林湿地的入侵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对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有代表性的红树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互花米草主要以带状或斑块状分布在红树林的前缘;在红树林内,主要呈斑块状分布于红树林林间空隙处;在红树林密集的地方则难以侵入.互花米草与红树植物存在生态位的重叠,与红树植物竞争阳光和生长空间,容易对周围低矮的红树植物形成遮荫,特别是对红树林幼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建议采用本土红树植物科学地营造红树林,以较快形成较高的郁闭度,达到防治互花米草的目的. 李海生 彭小彬 吴秩鑫 李济明关键词:互花米草 红树林 入侵现状 拟海桑的分布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1 2006年 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属于海桑科海桑属,为我国稀有濒危红树植物,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分布范围狭窄,个体数量稀少.研究拟海桑的地理分布、种群学和群落学特性,分析可能引起拟海桑濒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李海生 陈桂株关键词:稀有濒危植物 濒危机制 茶Camellia sinensis L.对铝的吸收与累积研究 被引量:18 2002年 对广东省几个大型茶场中不同土壤背景值的 8个茶园 ,进行了土壤及茶树各部位的铝含量调查研究。地处我国南方的广东省茶园 ,其土壤中铝的含量都较高 ,全量在 6 0 0 0 0~ 15 0 0 0 0mg·kg- 1 之间 ,但有效态铝含量相对较低 ,仅为 30~ 40 0mg·kg- 1 之间 ,而且与土壤中全铝量大小无关 ,而与土壤酸碱度 (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9732。铝在茶树各部位含量大小依次为落叶 >成熟叶 >根 >枝条 >幼叶。茶树凋落叶铝含量最高 ,平均达 (112 71± 332 )mg·kg- 1 ,而用于加工成饮用茶的幼叶 (一芽两叶 )部分最低 ,平均只有 (6 39±2 32 )mg·kg- 1 ,同时期的相应茶场的茶叶制成品中 ,铝的含量亦接近这一水平 ,为 (978± 2 32 )mg·kg- 1 。土壤中的有机质、酸碱度 (pH)、总钾和有效钾、全铝和有效铝都对茶树各部位铝的累积产生较大影响 ,但只有土壤pH值对铝在茶树体内向幼叶部分的转移和累积影响达显著程度 ,幼叶铝含量与土壤pH之间的相关系数r =0 772 ,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李海生 张志权关键词:土壤酸碱度 土壤有机质 不同铝水平下茶对铝及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累积 被引量:33 2007年 土壤铝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潜在威胁。利用水培方法,设置0、5、10、15、20mg·L-15种铝处理水平,研究不同铝质量浓度水平下茶苗对铝及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累积。结果表明:茶苗根、茎中铝含量均随着铝处理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叶中含量影响不大。不同铝水平下各部位铝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从整株植物来看,随着铝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铝在根部的积累量增加,在茎和叶的积累量趋于下降。铝对茶苗营养元素钙、钾、镁的吸收影响不大,对磷的吸收有所促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茶树植物对铝的耐性。 李海生 张志权关键词:铝 矿质养分 中国杯萼海桑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 J.Smith.)是海桑科红树植物,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的东海岸。本文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的杯萼海桑的4个天然居群和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一人工居群共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33条带,其中103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44%。在居群水平上相对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1.88%~65.41%,平均为57.74%。期望杂合度、香农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2271和0.3489;在居群水平上分别为0.1837和0.2275。依据Gst值,杯萼海桑绝大多数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间(81.02%),18.98%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AMOVA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居群间平均遗传一致度为0.9342。依据Nei(1972)的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将居群分为两组,来自三亚(SY)和陵水(LS)的居群聚为一类;东寨港引种栽培的人工居群(DZ)和琼海(QH)、文昌(WC)的居群聚为另一类。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极显著相关。 李海生 陈桂珠关键词:ISSR 广州二沙岛宏城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对广州二沙岛宏城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宏城公园主要栽植的乔木有48种,灌木34种,草本植物26种,藤本植物5种.乔、灌、草合理搭配,营造了多层次的绿化效果;观花、观叶植物较丰富,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雕塑等有机结合,效果美观.建议:对公园部分植物的种类、数量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植物的特色;对配置的植物进行必要的简介等. 李海生关键词:植物配置 珍稀濒危植物永瓣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6 2010年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单型属植物,我国特有二级保护的珍稀物种。对永瓣藤的生物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形态解剖学、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濒危因素、化学与应用方面等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保护原则和策略;最后,对永瓣藤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谢国文 郑毅胜 李海生 陈雅丽 黄爱平关键词:永瓣藤 卫矛科 生物多样性 海南海桑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32 2004年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的海南海桑Sonneratiahainanensis4个种群共3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1条引物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142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 54%。在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14 46%~80 12%,平均为46 24%。期望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 2329和0 3619;在种群水平上分别为0 1538和0 2317。依据Gst值,海南海桑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的个体间占75 89%,24 1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UPGMA聚类结果为来自文昌的2个天然种群聚为一类,东寨港引种栽培的2个人工种群聚为另一类。Mantel检验表明海南海桑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 05)。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海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土壤总氮量、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 05)。 李海生 陈桂珠 施苏华关键词:SONNERATIA ISSR 遗传分化 濒危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长柄双花木(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对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长柄双花木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程序,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20ng,Mg2^+2.0mmol·L^-1,引物0.25μmol·L^-1,dNTPs0.20mmol·L^-1,Taq DNA聚合酶1.0U;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4℃复性45s;72℃延伸90s;共36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延伸7min.本研究为利用这一分子标记对长柄双花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谢国文 赵俊杰 李荣华 李海生 郭培国 陈雅丽 黄爱平关键词:长柄双花木 金缕梅科 濒危植物 I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