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 作品数:20 被引量:2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 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被引量:8
- 2010年
- 针对传统人工湿地负荷低、硝化能力弱和易堵塞的缺点,结合曝气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强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自主开发了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工艺,即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通过对滇池北岸城郊混合制污水处理的模型试验,分析该工艺流程各净化单元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显示,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对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都体现了较强的缓冲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净化效果。对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分别为SS 94.5%、CODCr71.3%、氨氮72.3%,在进水总氮10.0 mg.L-1条件下实现了41.9%的总氮去除率,出水总氮均值为5.8 mg.L-1。
- 潘继征李文朝李海英柯凡
- 关键词:人工湿地
- 群体细胞间空隙在微囊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力调节作用被引量:18
- 2011年
- 伪空胞一直被认为是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浮力提供者,但是否是唯一的浮力提供者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室内蓝藻水华形成模拟实验和野外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探讨细胞间空隙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室内蓝藻水华形成模拟实验表明,蓝藻在上浮过程中以单细胞形态存在,但在水柱培养器取样口6开始形成小群体;通过对细胞镇重物(胞外多糖、细胞干重和蛋白质等)的含量的分析表明,胞外多糖在蓝藻上浮过程中,变化率最大,含量在水柱培养器取样口6处达到最大值,在3次实验过程中,胞外多糖的量分别为:3.02、10.38和15.73 pg/cell.野外蓝藻群体显示群体内部具有大量的细胞间空隙;将野外蓝藻群体分别经1.0 MPa压力和超声波破碎仪40 Hz处理1min,结果发现蓝藻在1.0 MPa压力下,群体内部不存在细胞间空隙,并且伪空胞破裂,蓝藻不能上浮,但在超声波处理下,蓝藻群体被打散成单细胞悬浮在水体中,但伪空胞是完好无损.实验结果表明,蓝藻利用胞外多糖将蓝藻单细胞聚集成群体,形成细胞间空隙,细胞间空隙产生的浮力是蓝藻水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 张永生李海英孔繁翔于洋张民
- 关键词:蓝藻
- 企业环境报告及其演变被引量:1
- 2010年
- 环境报告是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在逐步取代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一个主流。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成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全球标准。国内编写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可以该指南为基准,按"循序渐近"模式从环境报告逐步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报告。
- 李海英陈敏李翀廖文根陈永柏
- 关键词:环境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
- 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入湖河口污染河水原位模型实验被引量:18
- 2009年
-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通过原位模型实验,研究了其在大清河入湖河口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当水力负荷为1500mm/d时,对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1%、91.3%,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72.7%,对PO43--P的平均去除率为92.5%,对有机物亦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处理1m3水需要的曝气费用约为0.007元.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去除效率高、能耗低,适合流水环境,可直接在污染河道和入湖河口区对污染河水进行自流净化.
- 李海英冯慕华李玲柯凡李文朝
- 关键词:污染河水模型试验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水电发展态势被引量:16
- 2010年
- 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优先发展水电已成为国际共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重新加大了对水电投资的力度,美国等发达国家也重新审视水电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水能资源以及开发程度的不同,当前世界各国水电发展呈现不同的态势。美国等发达国家水电发展已基本饱和,其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为小水电开发、现有水电改造增容、水力发电新技术革新及工程示范。加拿大及少数欧洲发达国家水电开发潜力较大,大、中、小型水电处于积极发展阶段。而拉美、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其水电开发潜力巨大而开发程度较低,大、中、小型水电均处在迅速发展阶段。环保是影响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国在水电开发的同时也更应该关注环境保护。我国应当继续实施水电优先战略,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保障移民权益、完善水电管理体制等,以促进水电可持续发展。
- 李海英冯顺新廖文根
- 关键词:水能资源水电
- 云南抚仙湖流域磷化工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流域磷化工厂附近农田和区域内地表径流污染物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距磷化工厂越近,农田灌溉水、土壤、农作物中污染物含量越高。磷化工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渣淋溶废水严重污染了附近农田灌溉水,从而造成农田土壤氟、磷积累,最高分别超过对照农田土壤氟、磷含量35和37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茎、叶蓄积的高浓度氟、磷主要来源于受磷化工排放废水和废渣污染的农田土壤。
- 冯慕华李文朝李海英潘继征
- 关键词:磷化工氟污染磷
-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5
- 2014年
- 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如何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进行评价,是相关部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决策和管理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3个方面共23个指标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的独特特征,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对连通的影响需要在单区域(调水区或受水区)和整个连通区上分两个层面进行评价,从而评价指标可能在两个层面上都存在阈值,初步讨论了各单指标的评价方法。
- 冯顺新李海英李翀王俊娜
- 关键词:河湖水系连通
- 微曝气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生物膜特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9年
- 大清河是滇池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水质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黑臭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其水质的研究。在进水量为6000~10000m^3/d、曝气总量为50m^3/h时,对TN、NH4^+-N、TP、SS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84.7%、75.1%、86.2%和72.5%。沿水流方向布设若干观测点,进一步对YDT弹性立体填料上生物膜的发育过程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水体流速为0.0353~0.1288m/s,弹性填料上的生物膜厚度在14—17d达到最大,生物膜量则在21d达到最大;生物膜的形态、厚度、数量、脱氢酶活性和细菌数量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进水端的生物膜较厚、成分复杂,生物膜量沿水流方向则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脱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平稳下降的趋势,而异养菌和硝化菌群的数量逐渐增高。对于进水端而言,上层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和异养菌数量明显高于下层,而出水端的则变化不大。系统中硝化菌群的数量较高,与异养菌处在同一个数量级,其总量占异养菌数量的52.2%-138.1%。
- 李海英杨海华柯凡冯慕华李文朝
- 关键词:受污染河水生物膜脱氢酶活性
- 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河水模拟实验研究
- 河流是湖泊的主要水量来源,也是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主要通道。随着人口激增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河流,进一步加重了湖泊的污染负荷。污染河流的治理技术较多,但利用河道或河口区水面建设生态工程,过滤净化污染河水,依...
- 李海英
- 关键词:河流污染治理
- 北京昆玉河夏季水-气界面CO_2通量日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昆玉河为例,采用LGR-动态通量箱法,对城市河流夏季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进行24h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观测点处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4h内CO2释放通量在-27.18~12.51mg.m-2.h-1,平均值-7.28mg.m-2.h-1,昼间平均值为-8.81mg.m-2.h-1,夜间平均值为-4.22mg.m-2.h-1.24h内水-气界面CO2通量,极大值出现在21:20为12.51mg.m-2.h-1,极小值出现在6:20为-27.18mg.m-2.h-1.在夏季城市河流水-气界面CO2通量受到气温、风速、总磷(TP)、总氮(TN)、总碱度(TA)等因素影响,使城市河流成为大气CO2的碳"汇"之一.
- 陈文重王雨春肖尚斌李海英许涛吴娅
-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气界面CO2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