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修杰
- 作品数:34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大鼠血浆HSP70-IC水平及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研究
-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HSP70抗原抗体复合物(HSP70-IC)水平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Con)和动脉粥样硬化组(AS),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弓病理改变;采用ELISA方法...
- 冷雪战锐王剑波王新兴刘晓华弓景波王立群杲修杰钱令嘉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ICAM-1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09年
- 为构建大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原核表达载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大鼠LP-PLA2基因全长序列,构建了pGEX-4T-1-rLP-PLA2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与LP-PLA2序列一致。成功构建的LP-PLA2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rLP-PLA2可用于LP-PLA2的功能研究,为研究LP-PLA2在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杲修杰刘晓华钱令嘉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LP-PLA2PGEX-4T-1
- 不同应激模式下血清中重要应激激素的变化规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系统观察不同军事应激模式和军事应激负荷下大鼠血清中重要应激相关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改良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以自制束缚仓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以控制动作、使笼潮湿、使笼倾斜、通宵照明、禁食禁水、空瓶刺激、成组饲养等7种温和应激方式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 CUMS)模型;分别检测上述3种应激模式下不同应激负荷大鼠血清中皮质醇、儿茶酚胺类和5-HT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睡眠剥夺5d和7d大鼠血清G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儿茶酚胺类含量则在睡眠剥夺1d显著升高;CUMS干预4周后大鼠血浆GC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儿茶酚胺类含量在2~8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束缚应激大鼠1周后儿茶酚胺类显著升高,3~4周后则恢复到正常水平,而GC含量则在2~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不同的应激模式下大鼠血清GC水平随应激负荷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应激模式下应激负荷的激素指标;儿茶酚胺类和5-HT则不具备作为类似指标的特征。
- 王新兴杲修杰弓景波梅竹松刘伟丽马婧赵云钱令嘉
- 关键词:激素
- 应激心肌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对TR3磷酸化水平的调控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激心肌细胞中JNK的磷酸化水平及其对核转录因子TR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应激心肌细胞模型,以10-5mol/L糖皮质激素(GC)干预心肌细胞;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中JNK和TR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JNK磷酸化的化学抑制剂SP600125观察JNK磷酸化的抑制对TR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用Image Master誖2D Elite(Version 3.10)软件分析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用SPSS12.0软件包对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对照组的p-JNK蛋白灰度值(0.99)相比,GC干预心肌细胞10min、20min、40min、60min、90min时的p-JNK蛋白灰度值升高(分别为1.26、1.31、1.29、1.35、1.36)。选取对照组的p-TR3蛋白灰度值(0.83)相比,GC干预心肌细胞40min、60min、90min时的p-TR3蛋白灰度值升高(1.09、1.16、1.02)。与GC干预组的p-JNK蛋白灰度值(1.55)相比,SP600125+GC组的p-JNK蛋白灰度值降低(1.21);与GC干预组的p-TR3蛋白灰度值(1.67)相比,SP600125+GC组的p-TR3蛋白灰度值降低(1.03)。结论在应激心肌细胞中,JNK活化,磷酸化水平升高,并进而促使核转录因子TR3发生磷酸化。
- 孔瑞瑞王新兴刘晓华张志清战锐杲修杰钱令嘉
- 关键词:应激心肌细胞JNK磷酸化
- 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建立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为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大鼠断头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开胸取主动脉,经组织块培养法后传代培养得到充足主动脉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板或爬片培养,每组设6个复孔,用于之后的各项试验检测。以不加H2O2的组作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H2O2(100、200、300、400、500μmol/L)作用于内皮细胞相同时间12 h,来筛选最佳作用浓度;依据结果以相同浓度的H2O2(100和200μmol/L)分别作用不同时间(3、6、9、12及24 h),来筛选最佳作用时间。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存活率检测、生化指标(LDH-L、NO、MDA、SOD)检测及内皮细胞凋亡指数等变化,评价及验证模型的建立。结果:对细胞内Ⅷ型胶原抗原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后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成功;在12 h的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H2O2浓度的加大,细胞存活率呈显著下降(77.63%±5.20%~40.90%±2.10%);相同浓度(100μmol/L组和200μmol/L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显著递减(100μmol/L组为86.83%±12.11%~44.26%±5.70%,200μmol/L组为78.28%±11.98%~34.45%±5.87%);以H2O2浓度为100μmol/L作用3、6、9、12及24 h,培养液中生化指标在9 h后LDH-L与MDA呈显著递增,NO与SOD呈显著递减;在H2O2浓度为100μmol/L与作用时间12 h的条件下,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凋亡率为16.92%±2.37%,显著高于对照组2.68%±0.47%(P<0.01);TUNEL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7.65%±2.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0.57%(P<0.01)。结论:该方法成功建立了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探索了轻重适度的诱导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的造模方法,可以成为开展多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凋亡调控机制研究的基础。
- 武磊周学思杲修杰杨苗苗张志清李景刚王天辉
- 关键词: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凋亡
- 提高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效果初探被引量:7
- 2009年
- 对生物技术制药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初步探索进行了总结,认为应结合生物技术制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药学特色;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应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曹筑荣杲修杰吴守振贺丽清
-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
- 一种人体液HSP70胶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人体液HSP70胶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此试纸条包括设在固定板上依次相连的样品垫、金标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设有三条检测线和一条质控线:在金标垫上设有金标...
- 钱令嘉弓景波王新兴战锐杲修杰
- 文献传递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产物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大价值,了解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对解析温敏核不育机理和分离温敏核不育基因非常重要.利用基因芯片、蛋白质组技术结合遗传分析的方法,以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的培矮64S及两优培九自交后得到的F2群体为材料,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分别筛选出可能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相关的24个特异表达基因以及6个特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功能.
- 邢俊杰李莉李磊李强杲修杰曹孟良
- 关键词:水稻基因芯片蛋白质组
- 应激对同型半胱氨酸关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肝脏和肾脏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代谢途径中重要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应激所致机体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HPLC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肝脏及肾脏甲硫氨酸合成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束缚应激大鼠肝脏和肾脏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代谢途径中的甲硫氨酸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及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活性比对照组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其血浆辅酶含量与对照组比呈现减低趋势。结论慢性应激所引起的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途径重要代谢酶活性降低,是引起应激机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 弓景波王新兴杲修杰井然钱捷钱令嘉
- 关键词:应激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抗大鼠HSP7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制备大鼠HSP70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大鼠全长hsp70,插入表达质粒pET-28a,pMAL-c2x,诱导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用HIS-HSP7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制备大鼠HSP70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抗体性质进行鉴定,ELISA方法确定抗体的表型。结果亲和层析纯化HIS-HSP70蛋白纯度在97.6%,获得6株可稳定分泌抗HSP70mAb的杂交瘤细胞系;抗体的亚类均是IgG1类κ链的。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6株单抗均能识别天然的大鼠HSP70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株抗体可以识别组织的HSP70蛋白。结论成功获得6株有活性HSP70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HSP70蛋白不同表位,为进一步研究HSP70单克隆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冷雪王阳战锐王立群武磊赵云杲修杰钱令嘉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