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32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黄河三角洲
  • 5篇土壤
  • 5篇刺槐
  • 5篇刺槐林
  • 4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2篇丹顶鹤
  • 2篇盐分
  • 2篇土地覆盖变化
  • 2篇土壤盐
  • 2篇土壤盐分
  • 2篇人工刺槐林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矩阵
  • 2篇空间分异
  • 2篇黄河三角洲自...
  • 2篇灰度
  • 2篇灰度共生矩阵
  • 2篇健康

机构

  • 13篇河海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王红
  • 7篇宫鹏
  • 4篇刘高焕
  • 2篇施长惠
  • 2篇张珍珍
  • 2篇宋音
  • 2篇李玲
  • 2篇孔岩
  • 1篇刘纪远
  • 1篇李展
  • 1篇姚文博
  • 1篇罗浩
  • 1篇黄华兵
  • 1篇乔飞
  • 1篇张海英
  • 1篇赵惠
  • 1篇刘爽
  • 1篇杨军
  • 1篇王显威
  • 1篇翁永玲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第九届中国青...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和知识规则的人工刺槐林健康分类
2014年
提出一种基于精度较高的Landsat TM数据检测刺槐林枯梢状况的方法,整个过程分为:1)利用监督分类提取出林地分布范围,制作刺槐林地掩膜;2)对刺槐林地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得到健康刺槐、非光合作用绿色植被(NPV)、土壤的丰度图,定义刺槐林的健康分类等级:健康或轻度枯梢、中度枯梢、重度枯梢或死亡;3)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对丰度图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经缨帽变换获取的亮度和绿度成分定义一组规则,进行刺槐林生长健康状况分类,分类结果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林冠分级向导进行精度分析,精度达82.2%,Kappa系数为0.752。
施长惠王红
关键词:决策树刺槐林
黄河三角洲多尺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被引量:51
2006年
本文利用多尺度采样数据,探索了两个深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分析了不同尺度、深度土壤盐分的变异系数和空间相关性(结构方差与基台值之比)的变化,揭示了形成这种空间变异的地貌因素,最后利用普通克立格(ordinary kriging)方法对土壤盐分的分布进行了估测。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具有三个尺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盐分分布空间相关性增强,且下层比上层具有更高的空间相关性。地貌因素(微地貌类型、坡度和高程)均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当与地貌因素关系密切时,该尺度及深度的土壤盐分空间相关性就大;反之,则小,这时可能主要受具有较小空间相关性其他因子的影响(如人为活动)。最后对合理的土壤采样提出了建议。
王红宫鹏刘高焕
关键词:土壤盐分多尺度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埋深遥感反演被引量:13
2013年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为了研究其地下水分布状况,使用MODIS遥感数据、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和表观热惯量法(apparent thermal inertia,ATI)对研究区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遥感估算;通过分析不同深度处土壤相对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建立了反演地下水埋深的线性方程,得到了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分布状况图。结果表明:利用地表10 cm深度处测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反演地下水埋深的结果较为合理;在缺少土壤相对含水量数据时,可以用反映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低的因子估算地下水的埋深。
罗浩王红施长惠
关键词:土壤相对含水量地下水埋深MODIS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正>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个核心主题之一,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D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IHDP)于1995年联合提出的多学科交叉性的国际性研究课题。这些主要由人类的作用而引...
王红宫鹏
文献传递
基于纹理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ALOS图像土地覆被分类被引量:17
2011年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土地覆被分类方面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精度较低。为了提高高分辨率图像的分类精度,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法快速提取纹理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并辅以纹理特征,对浙江湖州典型实验样区的ALOS图像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结果表明:基于纹理特征和SVM的图像分类能更好地提取地物信息,分类总精度达到90.88%;单纯SVM的分类精度(89.96%)高于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86.16%)。本文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提取土地覆被类型,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和时空分布提供服务,进而为寻求太湖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玲王红刘庆生宁吉才
关键词:纹理特征SVM土地覆被非点源污染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现状及方法探索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王红宫鹏
关键词:驱动力遥感探测GPR
文献传递
利用Cokriging提高估算土壤盐离子浓度分布的精度——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6
2005年
估算土壤中化学物质的含量与空间分布是了解多孔介质中水盐运移规律并进而因地制宜地提出盐渍土改良措施的关键。大面积的实地采样分析费时费力且耗资巨大。通过地统计分析,使用有限的采样数据可获得土壤溶质的准确变异。本文探讨和比较了Ordinarykriging(OK)与Cokriging(COK)这两种内插方法。结果显示一半的采样点数据的COK较之全部采样点数据的OK精度更高,相对均方根误差降幅为130.83%;采用同样的协同变量(239个全盐量数据),一半的采样点数据的COK较之全部采样点数据的COK精度更高,相对均方根误差降幅为20.10%。协同变量与主变量的相关度决定了COK的预测精度,当相关系数由77%升高为99%时,相对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8.30%。
王红刘高焕宫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统计分析采样分析土壤溶质内插方法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1
2004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然后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等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王红宫鹏刘高焕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基于TSEB模型的黄河三角洲蒸散量估算被引量:8
2012年
蒸散发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地—气间水热交换的主要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湿地的水热平衡,合理准确地估算蒸散发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能量平衡以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和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既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针对其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特点,利用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和TSEB(Two-Source Energy Balance)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发量进行估算:首先利用SEBAL模型计算地表的特征参数和各地表通量,然后利用TSEB模型分离土壤和植被,分别计算黄河三角洲湿地瞬时的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植被总蒸散发量,利用积分关系法进行时间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利用气象站实测蒸发值和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作物系数,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直接和间接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反演的蒸散发结果合理,精高较高。分析蒸散的空间分布及不同地表类型的蒸散特性,对比分析芦苇沼泽和芦苇草甸的不同蒸散特点,结果表明基于两模型耦合的方法可用于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估算。
李贺王红孔岩李玲
关键词:蒸散发FAOPENMAN-MONTEITH
黄河入海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2年
黄河入海径流是黄河水循环的重要分量,涉及整个流域,它的变化是流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体现。以黄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1963~2009年实测径流量年均值为基础,采用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入海径流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域内7个径流来源区的78个气象站同时段月均降水和气温数据及流域内取水量和水利工程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径流来源区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入海实测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存在1968年、1985年、1996年与2002年这四个突变点;入海天然径流量同样呈显著下降趋势,只有1985年一个突变点。唐乃亥以上区间的降水量、兰州至龙门区间的气温以及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降水和气温是引起入海天然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气温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对入海天然径流量也有影响,其中夏季降水与冬季气温是重要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不断加强,且在耗水量、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取水量、降水、气温对黄河入海实测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2.2%、39.2%、18.6%。
孔岩王红任立良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气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