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炜轩

作品数:29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尼罗
  • 6篇罗非鱼
  • 6篇基因
  • 6篇氨酸
  • 5篇藻毒素
  • 5篇尼罗罗非鱼
  • 5篇微囊藻
  • 5篇微囊藻毒素
  • 5篇孔雀石绿
  • 5篇黄颡
  • 5篇黄颡鱼
  • 4篇养殖
  • 4篇细胞
  • 4篇黑色素
  • 4篇肝脏
  • 3篇脂肪
  • 3篇唐鱼
  • 3篇克隆
  • 3篇基因表达
  • 3篇饵料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
  • 11篇广东省微生物...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广东省微生物...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广东省菌种保...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作者

  • 29篇程炜轩
  • 13篇梁旭方
  • 11篇许国焕
  • 8篇张丽
  • 5篇王琳
  • 5篇何珊
  • 4篇熊达
  • 4篇林小涛
  • 2篇梅承芳
  • 2篇陈杏娟
  • 2篇姚煜
  • 2篇张进
  • 2篇许玫英
  • 2篇陈小佳
  • 2篇卫晋波
  • 2篇白小丽
  • 2篇孙国萍
  • 2篇曹亮
  • 2篇胡永乐
  • 2篇谢秋玲

传媒

  • 3篇生态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淡水渔业
  • 2篇饲料工业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颡鱼黑色素细胞原代培养及迁移相关基因克隆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鱼体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起主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均表现出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对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MC1R基因进行克隆,为后续研究黄颡鱼黑色素异常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在27℃培养条件下,72 h开始贴壁生长,培养基中添加20%小牛血清培养效果比添加10%小牛血清好。此外,我们对黄颡鱼MC1R基因进行克隆。MC1R基因克隆方面,黄颡鱼MC1R基因全长为936 bp,编码312个氨基酸,与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es)、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大菱鲆(Psetta maxima)等5种鱼类MC1R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96%、90%、90%、90%,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MC1R基因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黄颡鱼的分类所处位置基本吻合。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原代培养的条件为:27℃,添加20%小牛血清,所克隆基因为黄颡鱼MC1R基因。本研究为后续研究黄颡鱼黑色素异常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程炜轩许国焕熊达张丽吴清洋郭莹姿谭文俊
关键词:原代培养克隆黄颡鱼
鳜鱼池塘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
鳜俗称“桂花鱼”、“季花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名贵鱼类.其肉质坚实细嫩、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至鳜鱼从长江流域引进到广东地区后,依靠引种东南亚热带地区鲮鱼作为鳜鱼的活饵料鱼,...
梁旭方方刘孙龙芳何珊刘立维郭稳杰张进程炜轩白小丽
关键词:鳜鱼池塘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
N-氨甲酰谷氨酸在制备降低鱼类肝脏脂肪含量或/和提高肌肉脂肪含量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N-氨甲酰谷氨酸在制备降低鱼类肝脏脂肪含量或/和提高肌肉脂肪含量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NCG(N-氨甲酰谷氨酸),其价格低廉,吸收率高,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对赖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等吸收不产生拮抗,消化吸收率...
许国焕程炜轩张丽熊达吴清洋郭莹姿谭文俊
文献传递
斑马鱼和鲢对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的行为反应被引量:6
2009年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毒素敏感鱼类的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环境是可行的。用人工饲养、对环境毒素敏感的斑马鱼(Daniorerio)和对环境毒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鲢(Hypophtha lmichthys molitrix)作为指示生物,检测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和孔雀石绿(MG)的反应。结果表明,斑马鱼和鲢在2μg/LMC浸泡下未出现显著的行为反应,而在5μg/L的MC浸泡下,斑马鱼摆尾频率在10min后、移动速度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鲢的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0.5mg/LMG处理下,斑马鱼未出现显著性行为变化,而鲢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35min后显著性下降。
程炜轩梁旭方王琳林小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孔雀石绿斑马鱼
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浮游生物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养殖基地的6个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前后的浮游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易发病池塘,水中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其他池塘略低。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等蓝藻。此外,池塘出现出血病症状时,浮游生物的马格利夫(Margalef)丰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两项指数可作为池塘发病的预警参考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平时应注意调节水质,以稳定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在天气不佳时更应多加巡塘,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程炜轩梁旭方余锐符云叶卫
关键词:池塘养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水库鲮和罗非鱼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与水中蓝藻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水体中蓝藻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4月份水库蓝藻暴发,也是鲮和尼罗罗非鱼摄食产毒蓝藻量最多的月份。GST基因的表达情况是:4月份鲮GST基因表达量比其他月份低,可能与鲮对有毒蓝藻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有关,4月份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最高;其他月份,鲮GSTT表达量最高,而GSTK表达量较低,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相对较低。结果表明鲮GSTT在去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作为环境检测的生物标记,仅适用于环境中藻毒素较低的情况。尼罗罗非鱼GSTA和GSTR2的表达量与食物中的产毒蓝藻生物量多少成正比,因此,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可作为环境中藻毒素的生物标记,且尼罗罗非鱼可摄入大量有毒蓝藻,通过GST基因去除有毒蓝藻毒性,可用于生物控藻,改善水质。
李玺洋梁旭方程炜轩瞿春梅张进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生物标记
虾头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以添加不同量虾头提取物(0、1.0%、1.5%、2.0%、2.5%、3.0%)的饲料投喂初体质量为6.35±0.38 g的凡纳滨对虾49 d,研究其对对虾的生长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各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体成分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5%~3.0%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ACP活力明显提高;2.0%~3.0%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AKP活力明显提高;各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PO活力都有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当剂量的虾头提取物可以增强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
潘剑雄林小涛程炜轩章超桦洪鹏志林继辉
关键词:免疫因子凡纳滨对虾
MlrA基因cDNA序列、编码氨基酸和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MlrA基因cDNA序列、编码氨基酸和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该MlrA基因cDNA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季节不...
梁旭方胡永乐陈小佳谢秋玲姚煜程炜轩曹亮何珊
文献传递
淡水养殖微生态环境原位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许玫英许国焕齐振雄杨永刚陈杏娟孙国萍马连营张丽姜瑞丽程炜轩邓代永曾国驱梅承芳卫晋波张宏涛
该项目针对淡水养殖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首次提出“结合养殖过程定向调控微生态系统代谢网络”的技术思想,开展了多层次的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创新研究。在发明基于细胞膜内外质子动力的微生物呼吸活性定量分析方法基础上,首次发现了淡水养...
关键词:
关键词:淡水养殖微生态制剂环境污染治理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克隆及检测分析
2013年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Microcystinase,MlrA)是在自然环境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通过PCR方法从水体中扩增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序列长342 bp,编码113个氨基酸(GenBank号:FJ972202),PCR方法系统性检测不同季节环境中水体、鱼体MlrA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克隆的序列与日本学者Saito所公布的Sphingomonassp.MD-1、Y2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高达96%和89%,与挪威Sphingomonas sp.ACM-3962、澳大利亚Sphingopyxis sp.LH21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和94%,确定所获为鞘氨醇单胞菌菌株中的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同时对不同季节环境水体和部分鱼体MlrA基因的检测时,发现在水华发生的四月及五月,水体和所检测的鱼体中MlrA基因结果显示为阳性,而所检测的其余6个月份的全部水样以及7月和10月检测的鱼样,结果均呈阴性。
梁旭方白小丽程炜轩何珊沈丹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