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 堆石坝坝顶行车二维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验证面板堆石坝坝顶通车的可行性,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通车荷载作用下的堆石坝坝顶(帷幕灌浆加固后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坝体在不同水位、不同车速条件下的大坝动力响应规律,并分析了灌浆区材料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位条件下,灌浆区的动应力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帷幕灌浆区的最大动主拉应力随灌浆区材料强度的降低而减小;在一定车速条件下,堆石坝坝顶通车对坝体产生的变形很小,产生的动主拉应力不足以使灌浆区产生裂缝,说明堆石坝坝顶通车的方案是可行的。
- 刘栋
- 关键词:堆石坝车辆荷载车速动力响应分析
- 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除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小球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氨氮和硝酸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铜存在时第5天,pH为4、5、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0%、0.6%、5.9%、6.0%和4.4%,悬浮态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0.9%、22.4%、15.5%、14.5%和20.2%;pH为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1%、2.8%和4.2%,但pH为4、5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却上升了0.8%和0.2%,在pH为4、5、6、7、8时悬浮态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则分别下降了4.4%、9.2%、5.3%、10.6%和10.2%。总体而言,铜抑制了小球藻的除氮能力,尤其对悬浮态小球藻的除氮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抑制性,而固定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铜对小球藻除氮能力的影响。
- 李川薛建辉苏莹莹许鹏成刘栋沈家禾
- 关键词:铜固定化小球藻除氮效果
-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与产流、产沙及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具有密切关系。对延安燕沟流域的坡耕地、草地、刈割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以及刺槐林地径流小区的径流、泥沙及有机碳流失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流、产沙量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随径流流失的可溶性有机碳量表现为:坡耕地>刈割草地>草地>刈割灌木地>灌木地>刺槐林地小区,随泥沙流失的有机碳量表现为:坡耕地>草地>灌木>刺槐林地。随泥沙流失的土壤有机碳占总流失量的主要部分,而随径流流失的有机碳只占很少的比例。因此,增加黄土坡面植被覆盖度是控制产流、产沙量和有机碳流失的重要途径。
- 邓瑞芬王百群刘普灵刘栋徐佳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黄土坡面
- 黄土高原小叶杨人工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以黄土高原西部典型小叶杨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区内不同土层中的土壤及其团聚体有机碳氮的含量和储量,分析并探讨了土壤有机碳氮的分布及其随土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小叶杨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受土壤质地影响,壤土以〈0.053mm团聚体为主,而砂土以0.250-0.053mm团聚体为主;2)、研究区内小叶杨人工林下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高于底层土壤,且壤土差异较砂土更为明显,且含量也高于砂土;3)、土壤质地影响土壤中碳氮元素随团聚体的分布:壤土有机碳氮的分布取决于各团聚体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而砂土有机碳氮的含量取决于〈0.053mm团聚体的有机碳氮含量,有机碳氮的储量则取决于0.25-0.053mm团聚体的有机碳氮储量。
- 刘栋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黄土高原
- 铜对固定态和悬浮态栅藻和鱼腥藻除磷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在pH值为4、5、6、7和8下,铜的质量浓度为0 mg/L、0.05 mg/L、0.5 mg/L和5 mg/L时,固定和悬浮状态下栅藻和鱼腥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2种状态下,栅藻对Cu2+的耐受性均较强,除磷效果较好;总体而言,Cu2+的存在均抑制了2种藻的除磷能力,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Cu2+的存在反而提高了藻除磷能力;固定态处理减弱了Cu2+对2种藻除磷能力的影响;pH值为8时,固定态藻的除磷效率较高,而悬浮态的藻在pH值为6时除磷效率较高.
- 李川许鹏成薛建辉刘栋郭延凯
- 关键词:栅藻鱼腥藻除磷效率铜
- 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环境效益评估和土壤侵蚀预报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200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8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对不同水保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进行分析。[结果]坡长不同的径流小区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模数差异显著;梯田和树盘都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水效益分别达到77.6%和81.0%,减沙效益分别达到84.3%和77.4%;梯田和树盘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17和0.23,玉米、大豆和京白梨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97,0.35和0.85。[结论]研究区内工程措施较植物措施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益,且两者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
- 刘栋
- 关键词:径流深土壤侵蚀模数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效益
- 葡萄籽对猪粪秸秆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群落与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以猪粪与秸秆(鲜质量10.5:1)为基础,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反应箱中进行堆肥化试验,研究添加8%葡萄籽对猪粪秸秆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和碳氮转化的影响.在堆肥化的30d里,分7次采集不同时期的堆肥样品,测定堆肥中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及堆肥碳氮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籽使堆肥中细菌数量略高、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明显降低,细菌/放线菌下降;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而硝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多;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下降,而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堆肥中硝态氮含量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添加葡萄籽使堆体升温快且高温期稳定,堆肥含水率波动较小,从而使堆肥高温期放线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波动较小,数量较高,有利于堆肥中硝态氮含量的增加.
- 黄懿梅刘学玲姜继韶黄华刘栋
- 关键词:葡萄籽猪粪堆肥微生物区系
- 黄土坡面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在延安燕沟流域退耕黄土坡面,根据植被状况建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径流小区,分析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各小区的减流减沙效益为:林地>灌木地>草地,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沙效益大于减流效益。对比草地和灌木地刈割前后的产流产沙量,可以看出,草地和灌木的减流效益有80%以上是由于地表枯落物及根系拦蓄径流造成,刈割后产沙量有明显增加,表明处于植被演替初级阶段的近地表层生态功能仍然比较脆弱,仍需进行封育保护。
- 徐佳刘普灵邓瑞芬刘栋
- 关键词:减沙效益刈割处理
- 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2年
- 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柳枝稷、长芒草和白羊草这3种典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以及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表层;不同草地类型下有机碳的含量大小顺序为:柳枝稷草地>长芒草草地>白羊草草地;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表现为2~1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粒级中有机碳的含量;在3种典型草地中,柳枝稷草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于长芒草和白羊草草地的含量,柳枝稷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仅低于长芒草中的含量。
- 邓瑞芬王百群刘普灵陈龙飞刘栋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团聚体黄土丘陵区
- 渝西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 2015年
-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是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达到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分析了渝西地区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不同作物的耗水特性以及不同土地类型的作物生态适应性,实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 刘栋谢立亚
- 关键词:水资源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