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渗碳
  • 2篇渗碳层
  • 2篇合金
  • 2篇SIO2
  • 1篇电光
  • 1篇电光性能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晶
  • 1篇实验教学
  • 1篇铁硅合金
  • 1篇磨损
  • 1篇聚氨酯
  • 1篇聚氨酯基
  • 1篇聚合物分散液...
  • 1篇教学
  • 1篇硅合金
  • 1篇二元合金
  • 1篇SIO
  • 1篇
  • 1篇

机构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北科德瑞...

作者

  • 4篇刘芳
  • 1篇冯熠涛
  • 1篇李艳霞
  • 1篇刘俊友
  • 1篇曹晖
  • 1篇杨平
  • 1篇杨强
  • 1篇杨洲
  • 1篇张巨成
  • 1篇杨槐
  • 1篇陈守良
  • 1篇刘杰
  • 1篇李航
  • 1篇计鹏飞
  • 1篇唐治
  • 1篇刘凯强

传媒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氨酯基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电光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热聚合分相法制备了聚氨酯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研究了不同聚合温度及不同单体浓度下制备的PDLC薄膜的电光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探讨了聚合物网络形貌与电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单体质量分数为30%,聚合温度为343.2K,制备的PDLC电光性能较为理想。
刘芳曹晖计鹏飞刘凯强ELLAHI Mujtaba杨洲杨槐
关键词:聚合物分散液晶聚氨酯电光性能
铁硅二元合金渗碳层的抗浆料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2013年
分别对3种不同Si含量的铁硅二元合金进行了固体渗碳和热处理,借助于OM、SEM、XRD等手段对经固体渗碳后的铁硅二元合金的渗碳层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和确定,并测定了其表面硬度以及抗浆体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930℃×8h固体渗碳+水淬后,铁硅二元合金渗碳层表面硬度最高达66HRC,渗碳层显微组织为M+γ+Fe3C+SiO2;经180℃×3 h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均能保持在62 HRC左右,渗碳层显微组织为回火M+残余γ+Fe3C+SiO2。其中Fe-1.5Si渗碳8 h水淬+低温回火后的抗浆体冲蚀磨损性能最好。
陈守良刘俊友刘芳刘杰
关键词:渗碳层SIO2
材料专业“液晶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初探被引量:12
2010年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液晶知识理论为依托,在独立进行液晶观察实验同时,完成了实验指导书的撰写。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液晶组织的不同形态,分析对比了液晶与金属材料的微观联系与区别,并在实验中探索了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施性。既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
唐治杨平刘芳李航杨强冯熠涛
关键词:实验教学
Fe-3%Si合金渗碳层中SiO_2形成及性能
2013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铁基二元合金—Fe-3%Si合金,并对其进行表面渗碳处理。借助于SEM、XRD、EPMA、硬度测定及摩擦实验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渗碳层的组织及其性能。结果表明:Fe-3%Si合金渗碳层组织中形成大量SiO2颗粒,基体主要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渗碳初期,Si元素促进了碳在奥氏体中扩散并有利于奥氏体稳定性提高。但氧原子沿奥氏体晶界扩散并与晶界及其附近的Si结合形成网状SiO2,阻碍碳原子进一步扩散.渗碳处理后的Fe-3%Si表面硬度达到66 HRC,干摩擦条件下抗平面滑动摩擦磨损性能优于高铬铸铁。
李艳霞刘芳刘杰张巨成刘俊友
关键词:铁硅合金渗碳SIO2磨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