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晶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榕小蜂
  • 2篇小蜂
  • 2篇进化
  • 2篇触角感受器
  • 2篇雌雄
  • 1篇性状演化
  • 1篇雄性
  • 1篇适应进化
  • 1篇系统发育

机构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孟晶
  • 1篇黄大卫
  • 1篇卜文俊
  • 1篇肖金花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的适应进化和性状系统发育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体系是一个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专性传粉的经典系统,是验证互利共生系统的起源与进化、资源冲突、共生体系稳定机制、性比分配和精细适应等理论的模式系统之一。除传粉榕小蜂外,每种榕树上一般都生活有非传粉榕小蜂,其...
孟晶
关键词:榕小蜂
文献传递
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特征及进化适应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体系是协同进化、专性传粉的经典系统,每种榕树上一般还生活有种类丰富、数目众多的非传粉榕小蜂。在选择压力下,榕小蜂为在榕果内生存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形态。触角感受器是昆虫通讯系统的单元,其形态是反映生态和进化适应性的最佳特征之一。本文旨在对中国部分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的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多样性和进化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来源于海南和云南15种榕树上24种榕小蜂54个型的触角感受器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基于现有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对传粉榕小蜂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性状演化分析,并对榕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进化适应性分析。【结果】榕小蜂触角感受器普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雌蜂触角感受器种类有毛状、锥状、板状、刺状、钟形、腔锥状和栓锥状等,数目丰富,并且进果产卵的传粉雌蜂和果外产卵的非传粉雌蜂之间、进果产卵的传粉雌蜂和进果产卵的非传粉雌蜂之间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传粉雄蜂和不具有雄性多型现象的非传粉雄蜂触角感受器极为退化,具有雄性多型的非传粉雄蜂触角感受器形态在种内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状演化分析表明进化路径相当复杂,可能存在多次独立进化过程。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类型与其进化适应性相关。【结论】榕小蜂触角感受器类型多样,形态变化丰富,并为适应榕果内的生存而产生了进化适应性特点。雌蜂和雄蜂在榕果内受到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压力,行使不同的生态功能,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形态。不同的适应性形态可能与雌蜂不同的产卵行为、雄蜂不同的交配策略具有一定联系。该文是首次对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榕小蜂的形态特征、进化路线、行为策略和生态关系。
孟晶卜文俊肖金花黄大卫
关键词:榕小蜂触角感受器性状演化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