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浅析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在11年间的变化
- 本文比较分析了1999年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和2010年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采集的14站小型底栖动物样品,结果显示:(1)白令海与楚科奇海所有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丰度比例十分相似,主要...
- 黄丁勇王建佳林荣澄田鹏
- 关键词:北极科学考察白令海楚科奇海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 北冰洋深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生态分布
- 2010年7月31日到8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北纬78°以北)以箱式或多管取样器采集了8个站位的表层10cm 的沉积物芯样,并在现场按0~1cm、1~2cm、2~4cm、4~6cm 和6~10cm 分成...
- 黄丁勇林荣澄王建佳田鹏
- 关键词:深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
- 蓝碧海峡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蓝碧海峡3个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地理群体(YM、YN、YS)的79个样本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基因(包括ITS1区和ITS2区)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探讨澄黄滨珊瑚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79条序列共获得63个单倍型,3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991 56)和高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6 81).Tajima'D检验、Fu's Fs检验和岐点分布检验(mismatch analysis)推测种群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澄黄滨珊瑚群体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占1.22%,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8.78%.群体间固定指数(Fst)的绝对值为0.012 2,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各群体间的基因流值均大于4,说明澄黄滨珊瑚在当地群体间随机交配,基因交流十分充沛,各珊瑚群体间没有地理隔离,可以互相作为造礁珊瑚修复用的来源补充地.
- 牛文涛田鹏林荣澄陈彬Suharsono施晓峰郑新庆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基因流转录间隔区
- 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生态分布
- 2010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在白令海以箱式或多管取样器采集了7个站位的表层10cm的沉积物芯样,并按0~1cm、1~2cm、2~4cm、4~6cm和6~10cm分成5层,每站取2份平行样.本文对其中的小型底栖动物进...
- 黄丁勇林荣澄王建佳田鹏刘昕明
- 关键词: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 2种分子标记应用于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PCR技术对澄黄滨珊瑚的2种分子标记(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COI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TS)进行测序,探讨COI序列和ITS序列在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群体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从中选出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OI序列变异位点少,成对序列差异在群体内、群体间都很小,不适于澄黄滨珊瑚的群体研究;而ITS区序列个体内成对的序列差异仅为0.35%,可以作为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通过对ITS1、ITS2、5.8S rRNA、ITS1+ITS2及ITS区序列的比较,认为ITS1+ITS2序列是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以后研究我国沿岸造礁石珊瑚澄黄滨珊瑚的群体遗传结构提供方法依据,从而为保护管理和恢复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
- 田鹏牛文涛林荣澄陈彬Suharsono
-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分子标记COI
- 2010年夏季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2010年7月12—18日,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队在白令海以箱式或多管取样器采集7个站位10 cm长的表层沉积物芯样,并在现场进行了分层处理。室内分析时共检出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free-living Nematoda)、底栖桡足类(Copepoda)、多毛类(Polycheata)、动吻类(Kinorhyncha)、端足类(Amphipoda)、双壳类(Bivalvia)、涟虫(Cumacea)、介形类(Ostracoda)、原足类(Tanaidacea)、腹足类(Gastropoda)、等足类(Isopoda)、海蛇尾(Ophiura)、缓步类(Tardigrada)以及其它类(Others)。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658.89±2452.86 ind/10cm2和1587.56±1452.65μg·dwt/10cm2,最高值皆出现在白令海北部陆架浅水区,分别为7135.12±429.43 ind/10cm2和4056.42±721.33μg·dwt/10cm2,最低值皆出现在白令海盆西部深水区,分别仅为56.04±39.38 ind/10cm2和87.91±85.60μg·dwt/10cm2。线虫为丰度的最优势类群,占平均丰度比例的94.81%,桡足类为第二优势类群,占3.60%。表层0—6cm芯样的取样效率为93.44%。基于各站丰度的类群相似性分析,浅水区与深水区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仅为30.72%,最大的差别在于深水区的丰度比浅水区小了一个数量级。白令海陆架浅水区比白令海盆深水区和中国海域具有明显更高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营养盐及多个粒径参数呈负相关,其中生物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可能比丰度更敏感。
- 黄丁勇王建佳林荣澄田鹏郑新庆
- 关键词: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 基于ITS基因序列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lutea群体遗传学研究
-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影响,世界范围造礁石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石珊瑚生态群落已明显退化。本研究通过对变异位点和成对序列差异比较得出最适合用于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方法,并用该分子标记探讨4个地...
- 田鹏
- 关键词:基因序列分子标记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