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男
-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框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AIDS家庭青少年AIDS知识知晓率及其人际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流行地区AIDS/HIV家庭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人际关系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对艾滋病家庭青少年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利辛、界首、临泉、濉溪、郎溪)选取168名AIDS家庭青少年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村、同年龄、同性别的130名青少年作为对照组,使用自编的艾滋病基本知识、人际关系、一般项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家庭组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非艾滋病家庭组,而失学率显著高于非艾滋病家庭组(P值均〈0.05)。2组青少年AIDS/HIV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40.5%~86.3%之间,仅有少数项目2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家庭青少年在其家庭成员感染HIV后,与邻居、亲戚、同学或朋友的关系与先前相比更为亲密者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艾滋病家庭青少年中,有36.9%在其家庭成员感染HIV后与别人交往时“心理总是有些胆怯”,6.5%的人“觉得无脸见人,很是羞涩”。14.3%的艾滋病家庭青少年认为其家庭成员感染HIV使其“非常伤心,但还是主动接触”,7.7%“非常伤心。主动接触明显少”。结论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歧视依然存在。
- 苏普玉龙翔赵媛媛刘凤肖亚男陶芳标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人际关系青少年
- 安徽农村育龄妇女剖宫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剖宫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安徽省A、B县1 515名2008年3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有分娩史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A、B县剖宫产率分别为63.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8,P<0.001),孕产妇对于剖宫产的主动需求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导因素;产妇的受教育年限长是2县共同的剖宫产危险因素(A县OR=1.081,B县OR=1.103);在A县,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次数多、县级以上医院分娩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75,1.359,1.524);在B县,在乡镇卫生院分娩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OR=2.114)。结论2个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应因地制宜制定干预措施。
- 刘浏陶芳标黄锟肖亚男邢秀雅
- 关键词:剖宫产术农村卫生育龄妇女
- 妊娠期心理社会应激与妊娠结局及儿童生长发育被引量:11
- 2008年
- 妊娠期心理社会应激能引起母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改变,使母体和胎儿暴露于高水平糖皮质激素中,孕期糖皮质激素暴露可引起子宫内的组织编程,可永久的重塑内分泌体系,增加了妊娠期流产、早产、妊娠合并症等风险,对子代远期的生长发育、心理行为、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并与成人期疾病的易患性相关。
- 肖亚男陶芳标
- 关键词:妊娠应激生长发育儿童
-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被引量:3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8.5%;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23.6%;反复情感虐待的报告率为20.4%。青少年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自伤的报告率与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的经历呈相关趋势。童年期3种虐待经历是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别和程度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 肖亚男陶芳标许韶君苏普玉黄朝辉
-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
- 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
- 目的描述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状况,分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童年期反复严重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经历的关联强度,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 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分别方便选取4...
- 肖亚男
- 关键词:虐待儿童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 文献传递
-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及自伤行为
- 儿童虐待问题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研究逐渐延伸到建立有效社会干预体系和探讨其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机制问题,然而儿童虐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隐匿性,在我国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童年期虐待...
- 肖亚男陶芳标许韶君苏普玉
- 关键词:青少年卫生儿童虐待负性情感变态心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