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遗址
  • 8篇石器
  • 8篇泥河湾盆地
  • 8篇旧石器
  • 7篇石制品
  • 5篇更新世
  • 4篇旧石器地点
  • 3篇早更新世
  • 3篇三峡库区
  • 3篇旧石器遗址
  • 3篇库区
  • 2篇丹江口库区
  • 1篇洞穴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发育
  • 1篇易溶盐
  • 1篇早期智人
  • 1篇智人
  • 1篇中更新世
  • 1篇石器时代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北京自然博物...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作者

  • 15篇马宁
  • 14篇裴树文
  • 7篇彭菲
  • 5篇高星
  • 3篇牛东伟
  • 2篇关莹
  • 2篇刘德成
  • 2篇仪明洁
  • 1篇梅惠杰
  • 1篇卫奇
  • 1篇周振宇
  • 1篇陈福友
  • 1篇张双权
  • 1篇冯兴无
  • 1篇张晓凌
  • 1篇张乐
  • 1篇许春华
  • 1篇张兴龙
  • 1篇敖红
  • 1篇马东东

传媒

  • 1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剖面易溶盐沉积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32--SO42--HCO3-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和Cl-等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CaCO3含量和含盐量相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李潇丽裴树文马宁刘德成彭菲
关键词:易溶盐古环境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的遗址成因与石器技术被引量:9
2016年
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埋藏于泥河湾层灰白色-灰黄色细砂和粉砂层内。遗址发现于200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14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2m^2,出土143件石制品、8件动物碎骨和235件砾石。遗址成因(标本分布状况、原料与个体大小、风化磨蚀状况和标本空间聚集特征等)分析表明,遗址形成受到明显的水流搬运和改造。石制品原料均来自遗址周围1km^2范围内,岩性以硅质白云岩、燧石和火山岩为主;锤击法剥片和修理石器,剥片和修理随意,石制品形态无定型,显示旧石器时代早期奥杜威(Oldowan)工业特点。初步古地磁年代测定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1.20 Ma。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遗址成因与古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裴树文贾真秀马东东马宁李潇丽
关键词:早更新世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古人类生存环境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之一.对该遗址2000~2001年发掘地层剖面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以及氧化铁的分析表明,该遗址总体属于湖滨沉积环境,泥河湾层大致经历了4个环境变化阶段,气候由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较干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适宜古人类生存,湖平面经历了相对较高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的过程,代表了泥河湾湖盆的扩展和收缩过程;湖泊消亡后为冷干疏树草原环境.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发生在距今约1.10Ma,对应于环境演化的早期3个阶段;古人类集中活动于湖平面相对较低的时期,生存方式由零星的石制品打制一原料采集一集中的石器制作和狩猎并肢解动物等生活活动.该项研究对深入探讨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早期人类对该遗址的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裴树文李潇丽刘德成马宁彭菲
关键词: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泥河湾盆地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36
2012年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两侧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面貌,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小型刮削器和石片等北方石片工业的元素。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牛东伟马宁裴树文彭菲
关键词:中更新世石制品丹江口库区
泥河湾盆地许家窑遗址古人类生存环境被引量:10
2014年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重要的早期智人遗址,在研究东亚现代人及其行为起源和人类生存行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74093地点地层剖面的粒度、磁化率、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分析表明,遗址代表了晚更新世早期至MIS3阶段的梨益沟第三级基座阶地沉积序列,总体显示由牛轭湖逐渐转为河漫滩沉积环境,沉积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粒度大小和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颗粒对应较高的磁化率值。剖面沉积经历了由相对温暖湿润→相对稳定的干燥寒冷→波动的干燥寒冷→逐渐转暖4个阶段;古人类集中活动于剖面下部,年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大致对应于MIS5阶段,气候由相对温湿而转为稳定的寒冷环境。动物群指示的古人类活动时期的气候相对冷湿,古植被为疏林草地型景观。
李潇丽马宁
关键词:早期智人泥河湾盆地
三峡库区池坝岭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池坝岭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库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2007年对该遗址进行首次抢救性发掘,分A、B两区,揭露面积514m2,共出土石制品213件。其中A区面积500 m2,出土石制品200件,有9件可以拼合为4个拼合组,拼合率为4.5%。对拼合标本的研究显示,古人类以就地取材于河漫滩上丰富的河卵石为原料,采用硬锤锤击法进行剥片,碰砧法也被使用;拼合组为石核+石核和石核+石片类型,剥片程度较低。拼合组标本的出现表明A区标本虽然制作后被快速埋藏,但在后期受到外界营力作用的作用下脱离原生层位,改造或者扰动作用不大,为近距离搬运。
马宁彭菲裴树文
关键词:石制品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1977年出土石制品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发现于1974年,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取自梨益沟流水带来的河卵石,以石英岩和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砸击法应用较少。石器毛坯以片状居多,占63.6%;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和石球为主;石器由锤击法加工而成,加工部位多集中分布在毛坯的单侧或者单端,单向加工占72.4%,且以正向为主;双向加工占27.6%,多以复向加工为主。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石器组合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传统,大量石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剥片技术和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马宁裴树文高星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石制品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掘报告被引量:9
2014年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现于2002年,位于水洞沟遗址核心区,2003年至2005年共进行三次系统发掘,揭露35个水平层,面积25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遗址埋藏在边沟河左岸第二级基座阶地,文化层为灰白一灰黄一灰绿色粉砂及黏土质粉砂,厚度在3m以上,遗址堆积后期局部受到小规模水流改造,但石制品组合基本保留了制作完成后的总体面貌。石制品原料取自附近的河流和湖泊成因的砾石;石制品是一个包含石核、废片、石器、砸击品和打制工具但以废片为主体的组合,个体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偶尔使用,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为锤击法简单修理而成。石器工业总体显示北方小型石片石器传统。光释光年代初步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27-25ka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裴树文牛东伟高星陈福友冯兴无张双权张乐张晓凌马宁彭菲周振宇关莹王惠民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泥河湾盆地葡萄园旧石器遗址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报道的葡萄园石制品79件,发现在泥河湾盆地东端河北省阳原县官厅村北小长梁更新世早期旧石器遗址东侧的后石山基部,文化层由下更新统湖滨相冲-洪积砾石层构成,层位与小长梁文化层大致相当,位于Matsuyama负极性时的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层段之下,而靠近Olduvai正极性亚时层段顶面,推断其年龄为150-160万年。
卫奇裴树文敖红马宁贾真秀
关键词:石制品下更新统葡萄园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6和E7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6
2016年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证据所在地,越来越多的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使得该地区在研究中国北方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生存行为领域备受学术界关注。麻地沟遗址群(MD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群,它位于泥河湾盆地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域,由包括E6和E7在内的9个地点组成。MDG-E6与MDG-E7地点发现于2007年,2012-2013年正式发掘,揭露面积分别为30m2和20m2,出土遗物分别有184件和174件。石制品原料主要取自遗址周边的燧石、白云岩和火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等,剥片和修理技术为硬锤直接打击法且简单随意,组合特征与非洲奥杜威工业(Oldowan)相似。动物化石均很破碎,难以鉴定动物种属。根据地层和初步古地磁测年资料,推测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年龄大致为1.07 Ma BP。
贾真秀裴树文马宁张兴龙
关键词:早更新世泥河湾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