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瑜
- 作品数:62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 太阳能热泵户式中央热水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泵户式中央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回路、空气源热泵热水回路、太阳能‑空气源耦合热水回路,各条回路相互连接。由于本发明具有太阳能集热板和蒸发器,采用太阳能与空气源耦合方式对海水进行加热,作为产生低压...
- 陈武丁德锋郑超瑜林华建郑国杰
- 文献传递
- 油船货油粘温特性的加热控制策略
- 2021年
- 针对目前采用油温控制的方法油船货油无法真正反映油品运动特性的问题,搭建油船货油加热模拟实验台,运用货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拟合公式,实现测取温度对粘度的实时转换,并以此提出货油加热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货油粘度在初始加热阶段的下降幅度较大,加热中期变化平缓,后期经短暂波动后再缓慢下降,采用高负荷加热方式可降低加热能耗;依据加热过程粘度变化趋势及耗能可以控制货油加热量。
- 林华建陈庆鹏郑超瑜俞文胜
- 关键词:油船粘温特性能耗
- 基于虚拟样机的往复压缩机动力学仿真被引量:13
- 2005年
-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往复式压缩机曲柄连杆活塞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快速准确地得到了往复压缩机的各种动力学参数,为往复式压缩机动力学计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并为部件的有限元动态分析打下了基础。
- 郑超瑜周邵萍林匡行
- 关键词:虚拟样机仿真
- 基于ADAMS和ANSYS的往复压缩机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以整体连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往复压缩机连杆动态应力分析的虚拟样机模型,为往复压缩机连杆应力、应变以及疲劳寿命的评估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程广庆周邵萍郑超瑜林匡行
- 关键词:往复压缩机虚拟样机有限元柔性体
- 一种喷射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间歇运行的喷射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冷却器、第一储液器、第二储液器、第三储液器、第四储液器、循环泵、冷却泵、补液阀和压力调节阀等。通过布置4个储液器,实现喷射制冷系统的间歇运行,...
- 陈武郑超瑜
- 文献传递
-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机仿真
- 本文利用不同的仿真手段对往复式压缩机不同的零件进行研究.在分析和研究往复式压缩机环状阀运动规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学仿真方法,利用MATLAB GUI开发了多功能、可靠、高效的仿真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保证用较高的精度...
- 郑超瑜
- 关键词:往复式压缩机气阀虚拟样机计算机仿真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一种可调节喷射器喷嘴位置的结构
- 本发明涉及喷射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调节喷射器喷嘴位置的结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喷射器喷嘴位置的结构,包括支撑件、环套、喷嘴和传动件,所述支撑件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腔体,所述环套密封转动地套设在腔体内,所述喷嘴密...
- 陈武赵晨旭郑超瑜
- 文献传递
- 用于直接膨胀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能力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直接膨胀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能力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系统中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对系统输出冷量的精细调节。该能力控制方法由压缩机转速的数值计算算法及“死区”组成。数值计算算法利用实时测量的系统...
- 陈武郑超瑜
- CDFT的两种改进算法表征活性炭孔径分布的比较
- 2022年
- 为了提高经典密度泛函理论CDFT(classi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在预测活性炭孔径分布时的准确性,比较了两种基于活性炭孔壁表面粗糙度影响的CDFT改进算法。结合狭缝孔壁上相同的碳原子密度分布,分别利用平滑密度近似(SDA)和基本测量理论(FMT)求解二元流体混合态的过剩自由能展开项,并预测氩气在非石墨化炭黑BP280上的吸附平衡。根据87.3 K下活性炭吸附氩气等温线,确定不同孔径的理论等温线核后,利用优化函数计算活性炭孔径在0.35~12 nm的分布。结果表明,MNLDFT算法预测孔径分布具有连续分布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252.63 m^(2)/g;QSDFT算法测定的PSD(pore size distribution)在1 nm处具有断点,测定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431.64 m^(2)/g,这一结果与通过BET方法确定的比表面积1445 m^(2)/g接近。运用QSDFT来表征活性炭孔径分布更合理。
- 朱子文郑超瑜丁德锋郑青榕陈庆鹏
- 关键词:活性炭孔径分布
- YK-1活性炭平衡储氢特性分析
- 2008年
- 文中基于氢在椰壳活性炭YK-1上的平衡吸附数据,以探寻氢在碳基材料上适宜存储条件为目的,研究吸附氢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随储存系统温度、压力、表面遮盖率的变化规律。首先,依据容积法的原理,在温度区间113K—293K、压力范围0—13MPa测试氢在YK-1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其次,应用格子理论推导通用吸附等温方程,通过等温方程的线性标绘确定氢分子在吸附表面的最大浓度,并由氢分子在活性炭典型吸附空间内受到的壁面作用势函数迭代求解氢分子受到的壁面作用势,进而获得与各吸附平衡态对应的氢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最后,根据氢分子间作用能随温度、表面遮盖率等的变化关系,分析氢分子在此活性炭上吸附的特点。
-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廖海峰郑超瑜
- 关键词:氢气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