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萍
- 作品数:37 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经尿道激光切除前列腺远期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 Nd:YAG激光仪 ,对 2 5 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经尿道非接触式激光治疗并随访。功率 6 0 W,每点照射 6 0秒 ,一般照射 4~ 2 4点。结果 治疗后平均随访 3.2年 ,2 5 8例患者主、客观总有效率均在 80 %左右。结论 经尿道非接触式激光切除前列腺手术具有出血少及对病人打击小的特点 ,更适于年老体弱患者 ,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 薛建马立萍王俊生庄红雨赵铁夫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激光手术疗效
- 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静脉输注胰岛素和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效果和优缺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4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B组23例;两组患者内科止血治疗措施基本相同,A组的血糖控制用静脉点滴葡萄糖时加胰岛素(2~4g糖加用1U胰岛素),另早晨8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甘精胰岛素调整用量,B组静脉输注胰岛素,根据随机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均使随机血糖控制目标值在10.0mmol/L以下。结果两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禁食水期间应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胰岛素用量小。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急性期使用长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马立萍魏月明李亚冬李文瑾李雅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长效胰岛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期患者瘀毒舌象表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瘀毒”舌象表征及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处于症状稳定期的冠心病患者254例,采用统一型号数码相机记录舌象。选择1年随访中发生心血管事件者29例(事件组),以性别、年龄(±5岁)、糖尿病史、既往曾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为匹配因素,按1:2比例匹配1年随访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54例(无事件组),比较2组舌象特点。结果无事件组和事件组青舌(含衬青舌和青紫舌)患者百分比分别为7.4%(4/54)和37.9%(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苔患者百分比分别为48.1%(26/54)和10.3%(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腻苔患者百分比分别为66.7%(36/54)和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脉紫红患者百分比分别为20.4%(11/54)和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青/青紫舌、舌下脉紫红、燥腻或垢腻苔进行随访心血管事件危险度分析,其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比值比分别为11.67(95% CI:3.34~40.81,P〈0.01)、2.76(95%CI:1.02~7.44,P〈0.05)和3.12(95%CI:0.89—10.9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舌色青、舌下脉色紫红为“瘀毒”的临床表征之一,舌苔由黏腻转为燥腻、垢腻可能是“化毒”的重要临床表征,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 冯妍郑峰徐浩王以新马立萍郭芳余英乔曼丽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瘀毒
- 非磺酰脲类促泌药(格列奈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与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非磺酰脲类促泌药(格列奈类药物)能够恢复胰岛素早相分泌,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本文从格列奈类药物的药理特性、药代动力学特点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论述,评价格列奈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
- 马立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
- 基于北京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探讨社区医疗体系建设问题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0
- 2014年
- 发展社区医疗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相关制度缺失、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在总结北京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建设、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增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及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转诊的关系协调等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发展建议。
- 冯妍王以新杨敏京马立萍郭芳边连朵殷玲李晓蕾
- 关键词:医院管理社区卫生中心
- 多巴胺对术前肌酐增高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术前肌酐增高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急性肾损伤(AKI)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3-10月124例术前肌酐增高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是否应用多巴胺将患者分为多巴胺组(106例)和对照组(18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多巴胺组和对照组术前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症、心功能Ⅲ-Ⅳ级、血清肌酐水平及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情况如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7% (41/106)比66.7% (12/18),P<0.05],多巴胺组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h比(74±45)h,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多巴胺可降低术前肌酐增高患者术后AKI发生率,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
- 高绪霞姚鑫宝马立萍王以新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心脏外科手术多巴胺肌酐
-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自报睡眠时间与血压控制的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睡眠时间长短与血压控制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5年3—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收集35~55岁在职以及60~69岁退休并且采取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是否诊断糖尿病、目前是否吸烟、目前是否饮酒、过去1年体力活动以及过去1个月平均每天晚上实际睡眠时间。结果共收集35~55岁高血压患者3 038例,平均睡眠时间(7.8±1.1)h/d,357例(11.8%)睡眠时间<7 h/d,2 252例(74.1%)睡眠时间为7~8 h/d,429例(14.1%)睡眠时间>8 h/d。60~69岁高血压患者2 291例,平均睡眠时间(7.6±1.3)h/d,468例(20.4%)睡眠时间<7 h/d,1 406例(61.4%)睡眠时间7~8 h/d,417例(18.2%)睡眠时间>8 h/d。35~55岁高血压患者中,不同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平均睡眠时间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高血压患者中,不同性别、体质量、体力活动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sig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55岁睡眠时间≥7 h/d是高血压控制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60~69岁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控制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35~55岁在职高血压患者平均睡眠时间≥7 h/d可提高血压控制率,60~69岁老年患者平均睡眠时间与血压控制无显著相关关系。
- 邓利群左惠娟马立萍
- 关键词:高血压睡眠血压控制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糖波动和不良事件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的血糖波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200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入院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723例,且住院时间不少于3d,住院期间每日监测血糖不少于4次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分为不良事件组(84例)、无不良事件组(1639例),计算2组患者PCI术后3d每天的血糖值,根据每天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计算术后3d的血糖最大波动幅度,计算术后3d血糖标准差及血糖最大波动幅度的均值,观察血糖波动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事件组及无不良事件组术后3d平均血糖(MBG)分别为(10.6±2.2)、(11.3±1.5)mmol/L,平均血糖标准差分别为(3.6±1.4)、(1.7±0.7)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11.3±3.5)、(7.6±2.4) mmol/L;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PCI术后,MBG水平无明显差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血糖标准差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日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无不良事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糖波动可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
- 马立萍赵磊李全民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糖心血管事件
- 痰瘀互结型围绝经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痰瘀互结型围绝经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痰瘀互结型围绝经期冠心病患者143例为观察组;根据年龄和合并症情况,配对选择非痰瘀互结型围绝经期冠心病患者143例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平均年龄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心肌梗死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及脂蛋白(a)〔L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γ-谷氨酰转移酶(γ-GT)、α-淀粉酶(α-AMY)、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HCT)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围绝经期冠心病患者较非痰瘀互结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更高。
- 余英冯妍王以新马立萍杨敏京郭芳乔曼丽
- 关键词:冠心病围绝经期痰瘀互结证
- 甘精胰岛素用在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生物学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血糖控制的优势,评价其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4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治疗方法采用静脉点滴葡萄糖时加用中和量短效胰岛素,并于早晨8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用量;B组23例,静脉点滴葡萄糖时加用中和量短效胰岛素,根据随机血糖结果调整短效胰岛素用量。两组随机血糖控制目标值均在10.0mmol/L以下,且内科止血治疗措施基本相同。通过观察患者黑便、胃管内抽取物、低血糖症状、日均血糖的平均指标、胰岛素用量和便潜血转阴时间等指标,评价甘精胰岛素在治疗中的优势,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 A组日均血糖(9.6±1.1)mmol/L,甘精胰岛素总量为(16±1.2)U,中和量短效胰岛素用量为(20±3.5)U,未出现低血糖现象;B组日均血糖值控制在(11.6±0.7)mmol/L,短效胰岛素用量平均(50±4.2)U,有3人出现低血糖现象,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便潜血转阴时间相同。结论提示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间,用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病人低血糖反应少,胰岛素用量小,此源于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 马立萍魏月明李亚冬李文瑾李雅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甘精胰岛素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