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颖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论课程改革促进高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高职生的《管理实务》课程改革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来说,不可否认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异,但根据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心理学和管理学的教学研究经验得知:高职生成长过程中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依据"从职业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管理实务》的课程改革,采用任务驱动式,把高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在"教学做训评"整个教学环节中,旨在提升对高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他们端正人生态度、确立人生目标、塑造健康心理、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李广阳张书颖
-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生非智力因素
- 北京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现状调研
- 2015年
- 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北京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成为专业社工人才就业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其服务功能和规模效应逐渐得到体现,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北京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 张书颖付丽娟贾春晨
-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民办社会服务人才就业
- “后劳教时代”谁主沉浮
- 2013年
- 三问“后劳教时代”我国的劳教制度长期以来作为一种社会管制手段,是处于司法程序之外政府单方面可以行使的成慑力和效率都非常高的行政行为。在现阶段,劳教是指对有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措施。
- 张书颖
- 关键词:劳教制度强制性教育改造沉浮社会管制司法程序
- 高校教师领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探析
- 2013年
- 高校教师参与专业社工机构的背景分析
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引导
2006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同时,伴随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一些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我国一些社会管理创新步伐走在前列的地区,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和其他沿海的一些省份相继诞生了一一批本土化的专业社工机构。
- 张书颖
-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工十六届四中全会领办社会建设
-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 避免和减少企业解聘
- 2008年
- 解聘是企业的一般行为,但是,解聘率高则不是正常现象。解聘与跳槽、辞职不同,是劳动者被迫失去工作,反映企业对劳动者不满,如果企业对多数劳动者不满,有可能间接反映对学校教育不满。
- 蔡龙生张书颖
- 关键词:解聘企业大学生劳动者学校教育
- 关于北京市中学校园引进“驻校社工服务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2012年
- 当前北京市中学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缺乏凸显出社会工作者进驻中学校园的必要性。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引导,北京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支持,学校以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的鼓励,都为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提供了保障。学校社会工作者进驻北京市中学校园既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北京市中学阶段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兼具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马海燕张书颖
- 关键词:可行性
-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高职教育立足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强弱对高职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但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总体情况很不乐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并分析得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具体因素。
- 马海燕张书颖曹海英
-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 论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政治思维和战略眼光
- 2009年
- 邓小平认为发展问题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只是个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发展与社会主义是两位一体的,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没有脱离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将中国的发展定位于世界发展之中。
- 杨玉泉张书颖
- 关键词:邓小平
- 《社区管理与实务》课程改革方案设计的依据及目标被引量:2
- 2010年
- 《社区管理与实务》课改方案力求达到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在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上,紧扣高职教育的改革理念,把握当前政府关于社会建设与社区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文件精神,以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科学定位课程地位及改革目标。
- 张书颖马海燕付丽娟
- 关键词:课程改革
- 邓小平发展思想探析
- 2009年
-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情、战略眼光、方法策略、目标取向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 张书颖杨玉泉
-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