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靖

作品数:37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气候
  • 5篇年际
  • 5篇环流
  • 5篇江淮流域
  • 4篇环流异常
  • 4篇大气环流
  • 3篇雨季
  • 3篇灾害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温
  • 3篇气象
  • 3篇秋季
  • 3篇热带
  • 3篇污染
  • 3篇流域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3篇江淮
  • 3篇降水

机构

  • 27篇天津市气象台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天津市气象科...
  • 7篇天津市气象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气候中...
  • 1篇苏州市气象局
  • 1篇常州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37篇汪靖
  • 8篇吴振玲
  • 5篇何金海
  • 5篇张楠
  • 4篇吕江津
  • 4篇刘宣飞
  • 4篇吴彬贵
  • 4篇张晓云
  • 4篇史得道
  • 3篇刘一玮
  • 3篇段丽瑶
  • 3篇蔡子颖
  • 3篇何群英
  • 3篇陈宏
  • 2篇于莉莉
  • 2篇刘彬贤
  • 2篇王彦
  • 2篇于莉莉
  • 2篇徐姝
  • 1篇张宏升

传媒

  • 4篇气象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灾害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天津科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2011年全...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资料、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数据资料集以及华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发生前期,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较低且波动明显,前期或同期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地外界环境较为湿润。此外,合适的风向风速可能有利于烈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向周边地区扩散和传播。
张晓云汪靖王鸿英张长春于海霞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传染病
渤海湾一次罕见持续性海雾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NCEP提供的FNL客观分析资料以及NOAA提供的最优海温插值资料,诊断分析了2013年1月27-31日渤海湾罕见持续性海雾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罕见海雾发生在中纬度高空暖性高压脊、大气层结稳定的气象背景下。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海域高压后部,有利于低纬度暖湿水汽向渤海湾输送和汇合,为海雾的形成、发展提供有利水汽条件。低空西南急流迅速发展,近海面层大气湍流发展加强,渤海湾位于急流左侧的辐合气流中,导致大量水汽和暖湿平流往渤海湾输送、聚集,渤海湾海气温差出现明显的由正向负转折,由平流蒸发雾转为冷却雾,边界层内逆温发展加强且逆温层高度增高,上述因素是海雾发展加强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31日白天水汽通量、温度平流、水汽辐合及垂直运动的空间配置达到最好,特强浓雾天气因而形成。
汪靖郭玲吴振玲史得道罗凯
关键词:边界层特征
太湖湍流动能耗散率的廓线分布及其可能机制
2019年
湍流不仅是导致物质、动量等在水气交界面的交换、水柱内部输送的关键过程,也是促进浅水湖泊中底泥再悬浮及水生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力;其中湍流动能耗散率(ε)不仅是描述湍流动能变化的关键物理量,也是刻画水体中湍流产生机制的关键过程.基于2017年10月29日—11月2日位于太湖梅梁湾采集的高频三维流速廓线和水温廓线观测资料,结合东山气象站同期的风场和辐射等气象资料,探讨太湖中ε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0.7 m深度以下水平方向上ε介于10^-8~10^-7 m^2/s^3之间,比垂直方向大一个数量级左右.尽管大型浅水湖泊几何深度浅,但其ε的深度廓线依然存在典型的3层:ε随深度递减的风浪直接作用层,深度从水面至1.0 m左右;ε基本不随深度变化的常数层,分布区间为水深1.0~1.9 m;随后是ε随深度递减的底边界混合层.热力分层的强弱(垂向温差)、位置对常数层和底部边界中ε的贡献显著,甚至造成ε的常数层起始深度下移.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大型浅水湖泊的动力学过程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效应.
赵巧华刘鹏陈纾杨周妍王健健汪靖
关键词:湍流太湖
天津市多模式气温集成预报方法被引量:18
2014年
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权重分配方法开展基于混合演化算法的多模式气温集成预报方法研究。利用2012年5-10月中国气象局GRAPES模式、北京市气象局BJ-RUC模式、中国气象局T639模式、天津市气象局TJWRF模式24 h预报时效的逐6 h地面2 m高度气温和35个天津区域自动气象站点资料,通过逐日滚动建立集成预报模型,对混合演化算法的多模式气温集成预报方法进行了绝对误差在2℃以内的分级、分类及分站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建立的气温集成预报模型具有比较可靠的预报能力,预报误差明显小于任一成员,预报准确率高。按绝对误差不大于2℃的检验标准,2012年35个站逐6 h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集成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6.34%,77.88%,78.00%。
吴振玲潘璇董昊徐姝汪靖
关键词:混合演化算法气温预报
天津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河北以南地区存在大范围高湿区,近地面层存在弱气流辐合且维持弱偏东或偏南风,对流层中低层为弱辐散下沉气流和西南气流,同时也存在逆温层结,这种静稳条件有利于黄渤海及河北以南的水汽和污染物平流输送至天津且在近地面聚集。HYSPLI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来源于河北省中南部,以平流和弱辐散沉降的方式输送至天津。湿度条件对于重污染天气的产生仅是必要条件,污染物大量聚集才是重要条件。WRF-CMAQ模式短期内能较好模拟重污染期间PM_(2.5)浓度空间分布及重污染天气结束时间;重污染同期及前期秋季阿留申群岛南部海域持续出现显著正海温距平,可以用作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因素。
汪靖张晓云蔡子颖王德征陈宏
关键词:气象条件海温异常
利用欧氏距离函数评估海河流域暴雨灾害被引量:12
2012年
考虑气象数据的特点和灾后评估的时效性,针对暴雨灾害的平均降水强度、最大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利用欧氏距离等数学方法,研究了海河流域暴雨灾害的气象评估模型。利用该评估模型对1960-2008年间的海河流域暴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等级划分合理,所评估的暴雨气象等级级别与海河流域历史上对应的洪灾事件影响程度非常吻合。
吴振玲史得道吕江津杨煜汪靖
关键词:暴雨灾害欧氏距离海河流域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数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大气环流正、斜压分解方法,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为正、斜压混合型季风观点出发,定义并计算了1958-1997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数。该环流指数与1961-1995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气温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密切:强季风年,以河套地区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多雨,长江流域少雨,华南和东南沿海多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弱季风年情况相反。此外,还将该环流指数与目前常用的4种东亚夏季风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刘宣飞汪靖
关键词:季风指数中国气候异常
海河流域盛汛期旱涝急转事件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1958—2012年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1974—2012年月平均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盛汛期旱涝急转事件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在盛汛期的月际振荡是海河流域旱涝急转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涝转旱年及旱转涝年涝期对应于"西低东高"的流型(海河流域上游为低槽区,下游为高压区),冷暖空气活跃且易于较长时间在流域交绥,低层水汽输送较强且有正涡度异常,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偏强,流域多雨偏涝;旱期则对应于"西高东低"的流型,西风带环流较为平直,低层有负涡度异常且水汽输送偏弱,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偏弱,海河流域因而少雨偏旱。海河流域旱急转涝(涝急转旱)事件易发生在南亚夏季风偏弱(强)的背景下。海河流域盛汛期旱涝急转与初汛期流域上空气压场强度以及北太平洋涛动(NPO)、南半球环状模(SAM)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上述因子可能是旱涝急转事件的前期信号。
汪靖段丽瑶何群英吴振玲陈宏张楠
关键词:海河流域旱涝急转大气环流异常
'0816'渤海西岸局地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分析
针对"8·16"局地暴雨过程,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天津铁塔资料探讨了局地暴雨天气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低涡后部的...
张楠刘一玮汪靖
关键词:局地暴雨露点锋阵风锋辐合线
江淮入梅异常的强信号及其对入梅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江淮入梅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OLR)和扩展重建海温(ERSST)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异常的前兆强信号,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入梅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ENSO事件是影响江淮入梅早晚较强的前兆信号。前期冬春季出现ENSO暖位相时有利于入梅开始偏晚,ENSO冷位相出现时入梅往往偏早。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Nino4区的海温异常能较好地预测入梅早晚,具有短期气候预测的指示意义和实用性。ENSO暖位相年,亚澳"大陆桥"、菲律宾、西太平洋暖池以及印度半岛附近对流偏弱,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和印度夏季风爆发,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偏晚,入梅因而偏晚;ENSO冷位相年情况则相反。
汪靖何金海刘宣飞吕江津吴彬贵
关键词:前兆信号ENSO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