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性态度、性知识、性行为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性态度、性知识、性行为现状,对比其与汉族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月20日在整群抽取的中央民族大学868名学生中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人口学特征、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四个方面。结果:①性态度:在民族、年级、性别、有无宗教信仰、专业性质以及生源地方面性态度得分都存在差异(P均<0.05)。②性知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低于汉族大学生(P<0.05),不同年级、宗教信仰、专业、户籍地大学生性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性行为:大学生的性行为得分除了在有无宗教信仰和生源地方面无差异外,在民族、年级、性别以及专业性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性态度、性知识和性行为上都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态度、性知识和性行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少数民族大学生性知识亟待普及和提高。
- 段青梅姜峰谢丹马蓉李倩
- 关键词:性态度性知识性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
- 汉族与蒙古族2型糖尿病相关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当前研究表明,T2DM与肠道微生物群(Gutmicrobiota,GM)...
- 谢丹
- 关键词:汉族蒙古族2型糖尿病
- 文献传递
- 多民族地区初中生族际友谊质量研究--云南西双版纳M镇中学实地调查
-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和拉祜族共322名初中生的族际友谊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和总的族际友谊质量上,傣族的得分显著低于哈尼族、汉族和布朗族;女生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
- 谢丹常永才
- 关键词:初中生多民族地区问卷调查
- 国外族际友谊研究评述
- 2013年
- 当前对于族际友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学者对族际友谊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族际友谊功能;族际友谊数量,族际友谊质量以及族际友谊认知。我国为促进和谐民族关系,应加强对族际友谊研究。借鉴国外研究工具时,应注意本土化性质的修订。研究方法也有待改进。
- 谢丹谭瑜陆小英
- 多民族地区初中生族际友谊状况与教育对策——云南西双版纳M镇中学实地调查
- 友谊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众多研究揭示了友谊在青少年社会适应中的重要性:亲密或者高质量的友谊关系与自尊、社会胜任力以及幸福感的产生都是正相关的;互惠的友谊关系也能促进移情,提升领导力以及亲社会行为。就国内的研究来看...
- 谢丹
- 关键词:民族认同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感
- 文献传递
- 族际友谊相关因素研究评述
- 2013年
- 族际友谊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目前对族际友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笔者在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后归纳出与族际友谊相关的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认知能力;环境因素主要是班级和学校的民族成分构成,其次是同时也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居住环境;文化因素包括民族认同、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倾向以及涵化。当前国外族际友谊研究对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较多,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还不系统。
- 谢丹常永才
- 关键词:环境因素文化因素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和态度调查与教育对策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并探讨其与汉族大学生的差异,以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方法自编"大学生生殖健康及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对中央民族大学955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态度上则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少数民族间比较,在性知识和性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藏族学生对性与生殖知识认知水平最低,而在性态度上,满族学生最为保守;(3)5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生殖健康教育;68.5%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行学习来获取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如汉族学生,更需要性和生殖知识的普及。
- 段青梅谢丹周莉东珍刘绍伟李幼辉路畅韩玉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性态度
- 科学取向的社会科课程革新:布鲁纳主持《人类研究课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布鲁纳主持开发的《人类研究课程》(MACOS)国内研究很少,主要属于科学取向的社会科课程模式。该课程借鉴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民族志电影技术,利用当时行为科学研究新成果和偏远原住民日常生活素材作为课程基本资源,通过对照式的发现法,从工具制造、语言交流、社会组织、儿童养育和世界观等视角,帮助儿童科学探索"人类的人文特性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其目标是帮助儿童掌握社会科的基础知识结构,习得有效力地探索社会的科学素养。尽管该课程实验主要受阻于保守政治势力而终止,其得失仍可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革新中所倡导的科学探究精神之培育方面审慎借鉴,尤其在运用新技术激发学生内在认知动机、科学认识社会和人性、协调科学与人文、处理文化多样性、课程开发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兼顾等方面进行反观和创新。
- 常永才李英源谢丹徐珊珊
- 关键词:布鲁纳跨文化比较
- 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国外文化互动教育实践的启示被引量:8
- 2016年
- 我国教育国际化政策曾长期侧重较高层次人员的对外交流,实践上对个体素养重点关注的是“走出去”所需的外语技能,而对“国际理解素养”理念的系统阐述出现较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常永才李玉馨谢丹
- 关键词:教育实践文化互动
- 多民族地区初中生涵化策略使用现状--云南西双版纳M镇中学实地调查
-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傣族、哈尼族、汉族共285名初中生使用涵化策略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各民族使用最多的是整合策略;相对来说,傣族较哈尼族和汉族更少地使用整合策略,更多地使用分离策略:男生较女生更多地使用整合、同...
- 谢丹常永才
- 关键词:民族教育初中生多元文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