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昊
- 作品数:8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典型岩溶槽谷区土壤氮素迁移过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硝氮污染和氮素的循环过程备受关注,但对岩溶区土壤氮素的迁移过程研究较少。选取重庆市典型岩溶槽谷区的灌丛和菜园地,分层取样分析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并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氮素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了解岩溶区土壤氮素的垂直分布情况。从分析结果看,硝态氮为土壤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和淋失形式;铵态氮垂直分布规律为表层多底层少,说明受土壤吸附作用的影响向下迁移较少;硝态氮的分布呈波峰波谷式变化,干燥时由于硝化作用产生积累,降雨时可能随雨水向下迁移而减少。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岩溶区农业生产和氮素管理,以及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理论依据。
- 贺秋芳袁文昊肖琼汪智军
- 关键词:岩溶土壤硝态氮氨态氮
-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被引量:17
- 2009年
-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 杨平恒旷颖仑袁文昊贾鹏贺秋芳林玉石
- 关键词:降雨悬浮颗粒物浊度运移地下河
- 微生物与化学示踪岩溶地下水补给源和途径被引量:23
- 2009年
- 在重庆岩溶地下河系统,进行两次高分辨率示踪试验,分析地下含水介质的类型;以硝化、反硝化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因子,根据Cl-和流量聚类分析划分雨、旱季,分析其与NO2-、NO3-的相关性,判断地下水补给途径。两次示踪试验中示踪曲线均为单峰型,无拖尾,示踪剂回收率分别为93.94%、27%,最大视流速与平均视流速之比为1.26、1.12,说明该岩溶槽谷区存在大型的岩溶管道含水介质,水流畅通,无大型溶潭或岔道。聚类分析结果为:旱季(10月~次年4月)地下河出口S2处硝化细菌与NO3-、反硝化细菌与NO2-相关系数达0.9290、.811,与土壤渗透水性质类似;雨季(5~9月)时,微生物与NO2-、NO3-无相关性,R均低于0.5,与上游落水洞D1处地表水类似。说明旱季时地下水主要是地表下渗的裂隙水补给,流经与暗河连接的岩溶裂隙途径,雨季时为经落水洞流入地下河的地表径流补给岩溶管道。
- 贺秋芳杨平恒袁文昊蒋勇军袁道先旷颖仑
- 关键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荧光素钠
- 典型岩溶槽谷地下河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为例被引量:9
- 2009年
- 对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区内一条地下河的pH值、电导率、HCO3-、Ca2+、SO42-、Mg2+以及NO2-、NO3-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7个月至1年不等的监测,这些指标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同特征.在空间上,电导率及HCO3-、Ca2+、Mg2+、NO3-浓度自地下河上游至下游逐步升高,比较地下河入口(D1)和出口(S2)处,电导率升高100μS/cm,HCO3-浓度升高1.5 mmol/L,Ca2+浓度升高17 mg/L,Mg2+浓度升高5.1 mg/L,NO3-浓度相差6.4倍,而pH值和SO42-浓度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D1和S2处的pH值相差0.16,SO42-浓度相差26 mg/L.在时间分布上,pH、电导率、HCO3-、Ca2+、SO42-、Mg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的值比冬、春季低.NO2-、NO3-浓度变化在6、7月份有明显升高—回落的过程.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质背景对水化学的控制、降雨的稀释效应、地下河的不同补给来源、岩溶作用的强弱程度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
- 袁文昊贺秋芳杨平恒旷颖仑蒲俊兵刘仙
-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水化学岩溶作用
- 基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地下河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3
- 2009年
-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3--δ15N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3--δ15N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3--δ15N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δ15N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3--δ15N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 汪智军杨平恒旷颖仑贺秋芳袁文昊袁道先
- 关键词:地下河硝态氮
- 重庆丰都雪玉洞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对重庆丰都雪玉洞地下河水和滴水进行了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地下河水Ca2+、Mg2+、HCO3-浓度和电导率在雨季升高而旱季降低,pH值在雨季降低而旱季升高。在地下河径流路径上,由于溶蚀效应与沉积效应的相互制约以及受采样点水动力条件和水气CO2交换程度的影响,水化学指标的空间变化较为复杂。位于洞穴顶部的滴水由于受顶板覆盖层厚度的影响,洞穴上层滴水点Ca2+、Mg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5.1mg/L、7.87mg/L,而下层滴水点分别为110.1mg/L、9.68mg/L,表现出上层高、下层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由于[Mg2+]/[Ca2+]值具有雨季低而旱季高的变化特征,所以可用之来指示洞穴所在地区降雨条件的变化。
- 蒲俊兵沈立成王翱宇贺秋芳袁文昊扈志勇陈炳清何洋
- 关键词: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以PCA揭示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文地球化学的形成被引量:22
- 2010年
- 通过对降雨条件下重庆青木关地下河出口姜家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高分辨率监测,发现各种指标对降雨响应迅速.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能代表84.961%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来反映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的形成.结果表明,降雨造成的以浊度、Al3+、全Fe、全Mn、Ba2+和NO2-等离子浓度升高为代表的土壤流失,和以HCO3-,Ca2+,Sr2+等与灰岩溶解有关的离子浓度和电导率降低为代表的稀释效应,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41.495%;以Na+,NO3-,PO43-,K+,Cl-等离子浓度和电导率升高为代表的农田中残留肥料及鸭子代谢物,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37.449%;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的溶解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为6.017%.第一场降雨期间,水质变化主要受进入地下河的农田中残留肥料和鸭子代谢物的控制,而在第二场降雨期间,水质变化则主要为土壤流失所影响.
- 杨平恒袁道先袁文昊旷颖仑贾鹏贺秋芳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降雨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土壤流失
- 土壤微生物活动下的氮、磷变化及对地下河水质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区为例
-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背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转换迅速,导致地表的污染物质极易进入地下河系统,污染地下河水。在岩溶地区,地表的氮、磷物质既可以伴随地表径流通过落水...
- 袁文昊
- 关键词:环境水文学土壤微生物岩溶地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