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翠翠

作品数:32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信仰
  • 8篇民间信仰
  • 7篇社会
  • 6篇佛教
  • 5篇炎帝
  • 5篇宗教
  • 4篇秩序
  • 3篇人间
  • 3篇人间佛教
  • 3篇社会学
  • 3篇神圣
  • 3篇伦理
  • 3篇法治
  • 2篇信仰方式
  • 2篇仪式
  • 2篇儒家
  • 2篇儒家伦理
  • 2篇社会机制
  • 2篇神圣性
  • 2篇私人

机构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5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7篇赵翠翠
  • 11篇李向平
  • 1篇李向平

传媒

  • 4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民俗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文化纵横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社会政策”悬置起来的民间信仰被引量:3
2014年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信仰及其得以正确社会定位之困难,使得民间信仰只能存在于民间而难以体现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尽管很多地方参照了《宗教事务条例》,试图对民间信仰进行有效管理,但民间信仰政策的不统一及其管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民间信仰在其民间社会的表达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间信仰大多被卷入到"非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诸多热潮中的一种依附关系,深入其中又缺乏其明确的主体性定位,更缺乏社会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最终形成了被社会卷入、却又被社会政策悬置的存在形态。其实质在于,既缺乏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政策支持,又缺乏国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本文认为的民间信仰社会化建构路径,并非制度宗教的指向,即进入到"五大宗教"才能具有合法性,而是从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层面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建构一种自立自在的民间信仰型组织,才是当下民间信仰建设之题中要义。
赵翠翠李向平
关键词:社会政策民间信仰社会建设文化复兴
神性的交集与关系的分殊——陕西炎帝信仰的三种类型比较
2014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炎帝祭祀传统的恢复,陕西A地先后形成了以神农祠、炎帝祠、炎帝陵为三大主体的炎帝信仰格局。同时,由于其资金来源、参与人群、组织力量、仪式承包者等不同,从而呈现出民间、官方、官民共建的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模式。然而,这三种信仰类型之间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基于一个神性的炎帝信仰,最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建构的炎帝信仰与老百姓所信仰的炎帝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实乃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官方建构的与民间信仰的,是"公祭"与"私祭"的分别,但这并不影响民众对于炎帝的信仰及其祭祀。
赵翠翠
关键词:权力关系民间信仰
“中国宗教”真的扩散吗?——宗教学翻译与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被引量:1
2020年
对中国宗教特征的理解,实际上与宗教学领域中的翻译问题紧密相关。中国宗教究竟是扩散的、还是制度的集中?这一问题体现在翻译的冲突方面,主要表现为"diffused religion"(扩散宗教、混合宗教)与"institutional religion"(制度宗教、独立宗教)这一对概念的翻译及其内涵界定方面。只有在重新解读其核心概念及其翻译的基础上,才能揭示中国宗教信仰及其实践特征,才能说明中国宗教总体神圣格局及其权力秩序,以及在此背景下中西方社会人神关系及其信仰方式的根本差异。
赵翠翠
法治中国与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十大问题被引量:1
2017年
宗教工作既是群众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把宗教问题转换为社会问题,这个转换的动力与方法就是法治化。法治中国是新时期中国深入改革的主要使命之一,而宗教工作的法治化则是法治中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宗教工作法治化,或者是面对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主要意义就是要在政治、社会、宗教、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与界限中,经由国家法律而相应地体现为现代社会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其基本要求就是中国宗教发展中国化与宗教工作法治化两大原则的相辅相成。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宗教的未来与特点,同时也在宗教工作群众性与社会性的层面上,决定着法治中国的普遍功能与深远影响。
赵翠翠李向平
关键词:法治中国宗教工作法治化
空间分割与地域崇拜——以陕西A地炎帝信仰为例
2018年
城镇化对民间信仰的空间建构及其信仰实践产生了诸多影响,而不同信仰空间中信仰精英的身份地位、资源获取方式、人群聚合特征等,又使得不同信仰空间之间会产生相对的分割。本文以陕西A地炎帝信仰为例,论述了城镇化背景中炎帝信仰五大空间的建构,试图从资源配置、话语分别、利益纠葛三个方面,讨论炎帝信仰空间之分割的根源与实质。旨在说明,信仰空间之间的分割是资源、话语、利益等因素的综合性产物,体现了城镇化背景中官方与民间、城市与乡村、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分割。
赵翠翠
关键词:城镇化
何处是“家” 心安何处——儒家文化振兴中的家国心态被引量:2
2022年
个体化家庭如何成为儒教伦理得以践行的载体,这一问题将成为以家庭为本位的儒家伦理及其权力秩序不断变迁的基本问题。儒家之“家”在人口流动、土地流转、阶层跨越、多元文明等进程中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迁,“个体家庭”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人的选择。为此,儒家之“家在何处”及个体中国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乡村家族伦理虽经由地方精英等中介呈现一种儒家文化复兴的现状,却不免深陷权力依附及各种利益整合等矛盾之中。重新构建家—国关系及其心态连接的良性机制,促使儒家真正生发符合个体化时代的文明心态与价值规则,不仅关系城乡融合、现代文明构建,也同时关系到儒学进一步发展等重大议题。
赵翠翠
关键词:儒家伦理
信仰方式的私人性与公共性——以民间信仰与基督教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社会中公私关系的结构性特征,使得宗教信仰方式具有私人性与公共性表达的双重性。其私人化的体现,仅只是因为公共化表达方式所需条件的不足而不得不局限于私人层面;而在宗教本身所包含的公共性层面则因制度支持的缺失,未能在公共领域中建构公共性的信仰方式。这就构成了欧洲社会中因为宗教的多元化所导致的那种私人化信仰方式的基本差异。民间信仰与基督教分别所具有的私人性、公共性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表明了公私关系界定模糊的社会结构对于这两种信仰方式的深刻影响。
赵翠翠
关键词:信仰方式公共性
信仰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以佛教基层组织的运作为中心被引量:5
2010年
当代中国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建设,至今尚未呈现直接的、富有成效的互动关系。与此相应,"公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在中国学界的讨论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以"公民社会要素"作为基本概念工具,通过对"公民身份的信仰基础""宗教-信仰共同体"及"共同体成员资格"等关系的梳理,借以分析当代中国佛教能否孕育、培养这些公民社会要素,进而论及中国佛教在公民社会方兴未艾的前提下对社会建设的一定作用。
李向平赵翠翠
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重构--以S省花园社区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重构文化生活空间,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当代乡村现代化建设及城乡关系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之重要构成的民间信仰空间及其仪式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帮助搬迁民众适应新社区生活,并在城市生活中重构其文化空间、身份归属与意义认同。基于对花园社区管理民间信仰相关举措及其现状特征的深入考察,集中论述村落神像被集中安置于城市道观空间后大众精神生活及其秩序的异地重构与心态适应问题,可以发现基于乡村地域崇拜的民间信仰从乡村文明进入城市文明之后,其空间灵验及神圣性所面临的消解弱化以及重构的可能。这些空间重构,说明大众文化需求及其偏好的多元化转向、家庭关系及其代际差异等个体化变迁,对于重塑民间信仰及其乡村现代价值、重构大众精神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赵翠翠
关键词:城镇化文化空间城乡融合
仪式专家的身份特征及其困境被引量:2
2018年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信仰即中国信仰在民间的实践方式,是“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传统民间信仰兼具“社”、“会”的特点,既是具有自愿性质的民间信仰共同体,又是具有强制性的信仰组织。当代民间信仰经过了从“迷信”-“文化”-“非遗”的历史变迁,已成为地方社会建构文化资本及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
赵翠翠
关键词:身份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中国社会历史变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