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可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长江
  • 7篇长江三角
  • 7篇长江三角洲
  • 4篇长江三角洲区...
  • 3篇网络
  • 2篇长三角
  • 2篇城市
  • 1篇地理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所有制
  • 1篇土地资源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所有制
  • 1篇装箱
  • 1篇组织网络
  • 1篇外包产业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浙江工商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盐城工学院
  • 2篇江苏省工程咨...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浙江省经济信...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17篇刘可文
  • 9篇曹有挥
  • 5篇王聪
  • 3篇王丽
  • 3篇袁丰
  • 3篇潘坤友
  • 2篇牟宇峰
  • 2篇姚士谋
  • 2篇梁双波
  • 2篇车前进
  • 2篇肖琛
  • 1篇郑四渭
  • 1篇魏鸿雁
  • 1篇宋伟轩
  • 1篇孙小祥
  • 1篇沈莎莎
  • 1篇范宇
  • 1篇沈晓栋
  • 1篇苏飞
  • 1篇孙伟

传媒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人才培养与教...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及其演变过程——以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例
区域政策强度是政府投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政策变量值的大小。区域政策强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政策自身内容和政策背景属性两类,前者主要考察政策工具体系,后者则主要考察区域政策的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政策强...
刘可文
文献传递
新世纪大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新理念——以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保护问题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观点分析,大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布局是最为复杂的。过去与现代,大城市的边缘区域都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当代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城市边缘就是不断郊区城市化的过程。本文以长三角为例,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郊区城市化、郊区都市农业基地创建、重点小城镇发展策略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等大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关键性的、涉及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根本问题,论文提出"精明增长"及其城市化蔓延带来的用地时空所引起的各项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研究这些问题,为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决策。
姚士谋刘可文沈莎莎范宇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两省一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受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积极影响,以及2003年全国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该区域全球化程度表现出了不同阶段性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全球化发展表现为加速上升、稳步上升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但不同指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全球化程度从比较集中逐渐向较为合理的均衡方向发展,后进区域提升较快,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体系更趋合理。从作用机制分析,市场和行政因素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王聪曹有挥姚士谋刘可文王丽
国家区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建国伊始,国家区域政策就深刻影响着央企的空间布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特征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央企空间布局是"经济人"与"政治人"两种行为特征相互博弈的结果,受国家区域政策直接、间接和累积循环三种模式影响,总体布局呈不平衡的板块集聚特征,央企总部布局具有极高的首都指向性。国家区域政策的转变历程与央企布局的演变过程相吻合,均经历了均衡—不均衡—均衡的演变过程。经济区内的政策强度与央企布局个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政策强度与央企扩张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规律,但存在时滞和周期性。在不同的区域政策时期,央企布局的空间变动和区域政策的调整具有相应的一致性,各阶段主要的作用机制不同,且趋于三种模式的相互混合影响。
刘可文曹有挥肖琛王聪车前进
长江三角洲不同所有制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化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以总部在长江三角洲的大型企业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所有制企业空间组织网络的演化特征、类型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国有企业从相互独立的星状企业网络演化为行政中心辐射型网络;跨国公司为中心辐射型网络,有向多中心网络演化的趋势;民营企业从小团体离散型网络向多中心扁平化网络演变。3种所有制企业的网络密度、网络结构、网络重要节点等变化趋势存在着差异。企业空间组织网络类型可分为局地型、中心辐射型、多中心扁平型3种。企业扩张模式和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网络治理、区域资产与基础设施、制度与技术等是驱动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进的重要因素。
刘可文袁丰潘坤友
关键词:企业所有制网络演化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内涵与演变被引量:3
2015年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开发区政策集中在经济领域,省级开发区政策效应较国家级开发区弱,不同开发区间的政策逐渐趋同,强度在不断弱化。
刘可文车前进梁双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演变被引量:2
2013年
跨国公司倾向于布局在交易成本和转形(生产)成本较小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减小了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的梳理,分析了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的时空演变,发现跨国公司在长三角空间布局一直呈扩散趋势,具有和区域政策变迁同步的3个阶段:①初始阶段,跨国公司布局与区域政策关联较弱,集中在区域中心上海;②集聚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的沪宁沿线城市集聚;③网络化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早期集聚的区域形成区域性生产网络,并向长三角的边缘区扩散。不同阶段跨国公司布局机制存在差异,降低交易成本的区域政策的影响变得显著,区域的集聚效应、科技水平历来受到重视,而区域经济效率和劳动力成本、交通等传统要素成本对跨国公司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
刘可文曹有挥牟宇峰孙小祥
关键词:跨国公司交易成本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及其演变过程——以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区域政策强度是政府投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政策变量值的大小。区域政策强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政策自身内容和政策背景属性两类,前者主要考察政策工具体系,后者则主要考察区域政策的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政策强度定量化的指标体系,据此定量考察区域政策强度值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经过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分析发现: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具有能级上的差异,不同类型区域政策的强度值变化特征不同,并在时间上呈阶段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由等级梯度向扁平化转变。
刘可文潘坤友
国内外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20
2016年
相比于高铁带来的时空收敛及区域重构效应研究,高铁站区空间结构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滞后,与我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严重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回顾、梳理典型高铁国家站区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可为国内高铁站区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视角,对高铁站区属性及圈层空间,人口集聚、产业布局、土地使用等经济空间结构和效应,以及形成与发展机理等三大领域进行回顾,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一阶段研究的改进方向。在西方高铁国家,对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已经从早期探索、概念辨识阶段发展到基于定量模型的实证研究阶段,对于定量刻画站区产业空间演变以及指导产业空间布局具有切实指导意义。而国内对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借鉴国外高铁站区空间演变历程并构思产业发展及用地模式的初步阶段。最后,从开展在高铁站分级分类体系下不同类站区的开发模式比较研究、深化高铁站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的研究、关注高铁站区空间格局的效应评估与优化路径的研究以及开展高铁与民航等快速交通市场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深入研究等四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王丽刘可文曹有挥
关键词:空间结构
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以沪宁城际高铁南京站为例被引量:42
2012年
分析沪宁城铁南京站乘客的出行距离特性,初步确定高铁站区圈层范围为3 000 m。以南京站周边3 000m范围内6 145个企业的地址、行业隶属、成立时间等为研究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高铁站区产业的分布与空间集聚特征。①从总体看,高铁站区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以车站为中心,以500 m为缓冲半径,在1 500~2 000 m范围企业密度最大,2 000 m以外企业密度陡然降低。②各行业空间集聚趋势类似,随着距离增大集聚程度降低。但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集聚现象更为明显,交通指向性显著;批发和零售业集聚峰值相对最大,在大范围上有分散分布的趋势。③各行业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空间分异特征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模式,即"小分散、大集聚"、"大分散、大集聚"、"大分散、小集聚"。
王丽曹有挥刘可文王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