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丽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内镜治疗
- 2017年
-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内镜治疗方法、病理特点、并发症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111例均行内镜治疗,1例中转外科治疗。其中行电凝灼烧术49例,圈套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7例。并发症发生率16.96%(19/112),其中1例因术中大出血,止血困难,中转开腹治疗,7例术中活动性出血,予电热活检钳止血治疗,穿孔6例,迟发性出血2例,一过性淀粉酶升高2例,迟发性穿孔1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总有效率100.0%。结论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治疗将在十二指肠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吴秋丽郑清凤陈相波
- 关键词:内镜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橡皮圈牵引与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比较橡皮圈牵引与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方法·以橡皮圈牵引辅助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27例患者为试验组,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的患者27例为牙线组,观察相关指标,比较2组手术时间、牵引装置安装时间、止血夹脱离次数、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橡皮圈组止血夹脱离次数(2次)明显短于牙线组止血夹脱离次数(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8,P<0.05);橡皮圈组未发生装置引起的口咽部黏膜损伤,牙线组口咽部黏膜损伤3例(11.1%);2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均为100%;2组手术时间、牵引装置安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个月的随访后,橡皮圈组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橡皮圈牵引辅助ESD与牙线牵引辅助ESD相比,装置不易脱离,尤其适合右半结肠的牵引辅助治疗,不易损伤组织黏膜,牵引方向可调节,是一种方便和有效的辅助装置。
- 陈相波许婷婷吴秋丽郑清凤
- 关键词:橡皮圈止血夹牙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肿瘤
- 橡皮圈组织夹腔内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橡皮圈组织夹腔内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127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橡皮圈组织夹腔内牵引内镜治疗(5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内镜治疗(69例)。比较两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完整切除率、切缘情况、并发症情况、创面内翻缝合率、随访结果。结果试验组肿瘤类型为间质瘤31例,平滑肌瘤13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4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纤维钙化结节1例,静脉血管瘤1例。对照组肿瘤类型为:间质瘤43例,平滑肌瘤13例,异位胰腺9例,脂肪瘤2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完整切除率、切缘阴性率、创面内翻缝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试验组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对照组出现2例局部肿瘤复发,予再次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橡皮圈腔内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完整切除率、切缘阴性率及创面内翻缝合率,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装置。
- 吴秋丽李远丽陈相波
- 关键词:橡皮圈腔内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
- 注水钳除与普通钳除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注水钳除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窥镜室收治的结直肠微小息肉(长径≤5 mm)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注水钳除组和普通钳除组。分析各组息肉的位置、分型、长径、直视下完全钳除率、息肉钳除及退镜时间、病理、标本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比较注水钳除与普通钳除结直肠微小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共292例患者纳入研究,注水钳除组146例(息肉258枚),普通钳除组146例(息肉252枚)。注水钳除组与普通钳除组相比,钳除结直肠微小息肉视野清晰,息肉完全钳除率高[100.0%(258/258)比90.1%(227/252),χ^(2)=26.915,P=0.001]。注水钳除组相对普通钳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1/146比13/146,χ^(2)=10.804,P=0.001),治疗费用低[(173.7±15.9)元比(184.0±53.8)元,Z=-2.777,P=0.005]。注水钳除组息肉钳除及退镜时间比普通钳除组稍长[10(9,11)min比9(9,1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8,P=0.597)。两组患者息肉位置、长径、大体分型、病理、标本回收率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水钳除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安全有效,相对于普通钳除,息肉完全钳除率高、费用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的新方法。
- 吴秋丽李远丽郑晨威陈相波徐勤伟
- 关键词:结肠息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