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洁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油松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2篇海拔
  • 2篇不同海拔
  • 1篇多态性
  • 1篇演替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遗传分化
  • 1篇油松种群
  • 1篇桑天牛
  • 1篇森林生态
  • 1篇生境
  • 1篇生境因子
  • 1篇生态
  • 1篇天牛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因子
  • 1篇群落类型
  • 1篇群落演替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张静洁
  • 2篇李明
  • 2篇高宝嘉
  • 1篇张爽
  • 1篇黄大庄
  • 1篇夏明瑞
  • 1篇马向超
  • 1篇王圣杰

传媒

  • 1篇蚕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承德光秃山不同海拔油松居群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因子关联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解光秃山不同海拔下天然油松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及探求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联,为油松种源筛选和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ISSR技术,对位于河北承德辽河源光秃山4个不同海拔油松天然居群共118个植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3个引物共扩增出177条清晰的条带,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0.27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222;不同种群遗传变异水平随海拔差异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低-高-低的分布规律,其中1354~1274 m范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在物种水平上油松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PPL=98.33%,h=0.38142,I=0.5550),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6562。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的等级剖分结果表明,种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约2/5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种群内占3/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油松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一定的相关关系。Mantel检验结果显示,油松居群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土壤养分因子的分异存在一定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域的生态因子、低基因流等对油松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李明高宝嘉张静洁
关键词:油松海拔ISSR土壤因子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河北承德大窝铺林场不同群落类型4个油松天然种群,和河北承德大窝铺林场、河南伏牛山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甘肃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辽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山东蒙山国家森林...
张静洁
关键词:森林生态群落演替
桑天牛遗传多样性研究中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建立适合的AFLP反应体系研究桑树主要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分析桑天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开辟害虫防治新途径。对提取的桑天牛成虫基因组DNA预扩增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选择性扩增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和Taq酶的用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反应体系。确定预扩增反应体系中的Mg2+终浓度为1.50mmol/L,dNTP终浓度为0.15mmol/L,引物浓度为10.0×10-7mol/L,Taq酶用量为1.00U;确定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为40倍,dNTP终浓度为0.15mmol/L,引物浓度为5.00×10-7mol/L,Mg2+终浓度为1.50mmol/L,Taq酶用量为1.00U。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扩增得到了条带清晰的桑天牛AFLP图谱。
马向超张爽黄大庄张静洁王圣杰夏明瑞
关键词:桑天牛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承德大窝铺不同海拔与群落类型天然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河北承德大窝铺3个不同海拔、4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油松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探讨了天然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油松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3个筛选出的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80个位点,总多态位点比率分别达到73.33%和91.11%。海拔影响油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中海拔(1070~1130m)高于高海拔(1230~1350m)和低海拔(910~970m)(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63.33%、51.67%和59.44%);群落类型与种群的基因组结构变异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遗传变异多来自种群内部(分别为90.45%和75.22%),种群分化不明显;群落类型对天然油松种群间遗传变异和基因交流(Gst为0.248,Nm为1.517)的影响高于海拔对其影响(Gst为0.095,Nm为4.738)。可以认为,群落类型对大窝铺天然油松种群遗传分化有较大影响。
张静洁李明高宝嘉
关键词:油松遗传分化海拔群落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