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62 被引量:543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163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手术
  • 17篇内固定
  • 17篇脊柱
  • 15篇后路
  • 12篇结核
  • 11篇外科
  • 11篇畸形
  • 10篇植骨
  • 10篇手术治疗
  • 10篇颈椎
  • 8篇后凸
  • 8篇脊柱结核
  • 7篇腰椎
  • 7篇脑损伤
  • 6篇椎体
  • 6篇外侧裂
  • 5篇脱位
  • 5篇外侧裂区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机构

  • 46篇中南大学
  • 7篇解放军第16...
  • 7篇解放军163...
  • 3篇解放军第一六...
  • 2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2篇陈静
  • 33篇张宏其
  • 25篇郭超峰
  • 18篇刘少华
  • 17篇陈凌强
  • 17篇邓展生
  • 14篇王锡阳
  • 13篇胡建中
  • 12篇卢明
  • 11篇唐明星
  • 10篇吴建煌
  • 9篇刘金洋
  • 9篇彭立辉
  • 7篇龙文荣
  • 6篇滕晓华
  • 6篇罗继
  • 6篇王昱翔
  • 6篇石磊
  • 5篇邓盎
  • 5篇葛磊

传媒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2006年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张宏其郭超峰龙文荣陈静葛磊胡建中邓展生王锡阳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假体和植入物外科减压术关节成形术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被引量:63
2012年
[目的]通过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08例符合该术式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采用3/6/9随访方式,即术后3、6、9个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5.14±9.79)个月。两种术式植骨均获得融合,两种术式各有1例窦道形成。按JOA评分标准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在后凸畸形矫正、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张宏其陈筱郭虎兵吴建煌刘金洋葛磊王锡阳胡建中邓展生陈静高琪乐李劲松
关键词: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内固定
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总结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张力带固定 ,克氏钉交叉加钢丝捆扎固定 ,松质骨螺钉固定 ,单纯钢丝环扎固定 5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得到随访的 5 9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手法复位 2例愈合 ,愈合率 6 6 .7% ,开放复位内固定后均完全愈合 ,愈合率 10 0 %。愈合平均时间 :张力带固定 5个月 ,松质骨螺钉固定 5个月 ,克氏针交叉固定 5 .5个月 ,单用钢丝者 7个月。结论 :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方法简单 ,创伤小 。
陈静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
颈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15例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全椎板及平双侧椎弓根内壁以内的侧块)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弓根螺钉6例,侧块螺钉9例)。根据术前、术后10d、术后6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为65.1%。术后10d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张宏其罗继朱峥嵘陈凌强陈静胡建中王锡阳
关键词:后凸畸形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减压内固定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入院时、牵引后、术后10d、术后6个月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 ̄36个月,平均19.4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0.3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时的14.0分,改善率为55.2%。入院时颈椎平均Cobb角为44.4°,牵引后平均Cobb角为26°,术后10d平均Cobb角为-4.1°,术后6个月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3.6°。牵引后Cobb角与入院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d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进行规范的颈椎牵引,后行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张宏其袁丹刘少华郭超峰陈凌强陈静葛磊
关键词:颈椎后凸畸形僵硬型手术治疗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湖南省汉族新发脊柱结核患者42例(病例组)及志愿者64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对象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VDR基因分型。结果:VDR-FF、VDR-Ff与VDR-ff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4.29%、35.71%、50%和23.45%、54.69%、21.86%;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VDR-ff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ratio,OR)为3.571(P<0.05),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1.561~8.167。结论: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的易感性相关,VDR-ff基因型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张宏其郭超峰陈静吴建煌林涨源胡建中王锡阳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脊柱结核
无创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外伤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和简易有创颅内压联合监测颅内压(ICP)值对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指导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运用无创颅内压和简易有创颅内压联合监测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39例。GCS评分3~5分8例,6~8分17例,9~12分14例。CT中线移位<5 mm者11例,5~10 mm者10例,中线移位>10 mm者6例,双侧弥漫性脑肿胀12例。根据患者初始ICP值分为三种类型:(1)轻度颅高压型(ICPl5~25 mm Hg)11例;(2)中度颅高压型(ICP25~35 mm Hg)13例;(3)重度颅高压型(ICP>35 mm Hg)15例。结果本组轻、中、重型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0.1%(10/11)、61.5%(8/13)和20%(3/15),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1%(1/11)、38.5%(5/13)和80%(12/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入院时ICP值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运用无创及有创ICP联合监测患者颅内压简单实用,可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应用;同时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对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张佳兴肖灿石磊刘宇罗嫩苗赵振宇李江陈静
关键词:脑水肿脑损伤颅内压监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外侧裂区胶质瘤的解剖特点及显微手术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胶质瘤的解剖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外侧裂区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3例。结果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29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例,少支胶质瘤10例。术后对侧肌力好转15例,加重4例。脑血管痉挛8例(致重度脑水肿6例),其中7例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1例脑梗塞致重残。暂时性失语和记忆减退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41例平均随访18(3~36)月,35例存活,6例死亡(5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肺部感染)。12例平均于术后14(10~18)月复发。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可显著提高肿瘤近全切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避免短期肿瘤复发。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侧裂区动静脉及重要功能区的精确辨认和保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陈静卢明彭立辉石磊滕晓华张志光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外侧裂显微外科手术
有限减压及椎板重建在单节段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基础上,采用有限减压、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90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6例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4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有限减压、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Cobb角、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9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4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治疗组植骨均融合,硬膜外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出现3例内固定失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其矫正丢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ODI及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Uc=4.368,P=0.000)。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一期后路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佳等特点,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罗一邓展生陈静郭超峰
关键词:椎板重建
颈、胸椎手术中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颈、胸椎手术中可能导致医源性脊髓损伤(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ISCI)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手术中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9年1月行颈、胸椎(C1~T12)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34例)和对照组(86例),对两组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手术和病理因素及可能的保护因素等共30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美国脊髓协会(ASIA)损伤分级、椎管狭窄率、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脊髓MRI T2W1高信号、术中出血量、椎管内突出物与硬膜粘连及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等9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ASIA损伤分级、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脊髓MRI T2W1高信号、术中出血量与ISCI呈正相关,术中使用MP与ISCI呈负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ASIA损伤分级、脊髓MRI T2W1高信号、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术中出血量为ISCI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MP对ISCI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张宏其盛斌黄术邓盎王昱翔吴建煌刘金洋葛磊陈静王锡阳
关键词: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