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超

作品数:27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软土
  • 8篇基坑
  • 8篇管桩
  • 7篇支护
  • 6篇软土地区
  • 5篇载力
  • 5篇承载力
  • 4篇有限元
  • 4篇抗剪
  • 4篇混凝土
  • 3篇有限元模拟
  • 3篇预应力混凝土...
  • 3篇预应力混凝土...
  • 3篇支护结构
  • 3篇深基坑
  • 3篇隧道
  • 3篇注浆
  • 3篇抗拔
  • 3篇抗剪承载力
  • 3篇抗震

机构

  • 27篇天津大学
  • 17篇天津建城基业...
  • 9篇天津城建大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铁路设计...
  • 3篇天津滨海新区...
  • 2篇中交二公局铁...
  • 1篇北京铁路局
  • 1篇中国建筑第八...
  • 1篇中天建设集团...
  • 1篇中国交通建设...
  • 1篇天津城建设计...
  • 1篇中铁第六勘察...

作者

  • 27篇刘永超
  • 5篇郑刚
  • 2篇程雪松
  • 2篇王成
  • 1篇王硕
  • 1篇许再良
  • 1篇刁钰
  • 1篇康谷贻
  • 1篇刘畅
  • 1篇肖桂元
  • 1篇顾晓鲁
  • 1篇刘洁
  • 1篇王淞
  • 1篇张劲松
  • 1篇李雨
  • 1篇张刚

传媒

  • 4篇建筑结构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铁道工程学报
  • 2篇城市建筑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工程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天津建设科技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浆消纳桩承载性能的现场试验研究
2023年
泥浆消纳桩是一种由预制芯桩与桩周膏状浆液构成的一种新型桩型,该桩型通过将钻孔后产生的泥浆取出后在钻孔外与其他骨料搅拌形成膏状浆液,回注孔内后将预制芯桩插入,使得该桩型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同时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排放。为研究其荷载传递规律,研究不同配比下膏状浆液的各项指标与性能,并通过正交分析研究不同变量对膏状浆液各项指标的影响大小。同时采用现场植桩及荷载试验、桩身应力测试,分析各级荷载下芯桩及膏状浆液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相较与传统钻孔灌注桩,泥浆消纳植桩法能够显著减少植桩过程中泥浆排放量,且拥有更好的抗压强度;对不同规格的泥浆消纳桩进行对比试验,在一定范围内,泥浆消纳桩成孔直径的增大能够增强竖向承载能力,且泥浆消纳桩受力呈现明显的摩擦桩形态;成桩完成三个月后,在现场对泥浆消纳桩进行开挖与截断,各试桩均呈现整体的下沉破坏,芯桩与桩周膏状浆液并未发生脱落,说明泥浆消纳桩预制芯桩固化膏状浆液界面剪切能力大于固化膏状浆液外侧壁与土间的剪切作用。
刘永超韩玉涛王浩董林森张阳
一种桩间土注浆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间土注浆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定位导向结构、两个注浆结构及两个用于桩间土加固的固定板件结构;两个固定板件结构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板件结构组合后中部设有矩形槽口,每一固定板件结构均对应与一个注浆结构连接...
刘永超解邦龙张天雨韩旭东王硕董浩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是其主要承载指标,但是由于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常引用日本的标准公式,难以精确地评价其性能,而且对管桩斜截面抗震性能未见报道。现分析管桩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对调整配置参数的专用试件做抗剪试验,全过程揭示了管桩的抗剪破坏形态。试验表明,管桩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有效预压应力是影响其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在土质地基中正常受力状态的管桩均为受弯破坏,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管桩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管桩抗震验算的综合修正公式。
刘永超郑刚康谷贻王清龙
关键词:管桩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抗震验算剪跨比
装配式地连墙接缝变形特性研究
2024年
为了研究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将局部现浇地连墙替换为装配式地连墙,并对其实测的变形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LAXIS2D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深度横向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比了现浇墙与装配式地连墙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变形形态,分析了竖向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实测数据显示出的变形偏大问题,提出了改变冠梁刚度、围檩刚度、墙幅宽度、支撑位置4种改进措施,并通过PLAXIS3D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装配式地连墙的接缝对墙体的刚度存在弱化作用,增大了其变形程度;位于坑底以上的横向接头失效时,墙体水平位移会显著增大,位于坑底以下的横向接头失效时,不会引起墙体水平位移的显著增大;竖向接头会显著减小装配式墙体的整体刚度,使其协同变形能力变差,变形更加难以控制;适当调节支撑位置可有效缓解墙幅间的错动和减小墙体变形。
刘永超贺文贤李泽源王川石长城王成王成
关键词:支护结构接缝
倾斜桩水平承载变形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2025年
倾斜桩因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逐渐应用于桩基工程与基坑支护工程之中,但目前缺乏运用工程试验系统性研究倾斜桩水平受荷在桩身不同位置处产生变形的案例。为此,进行了软土地区现场倾斜桩水平承载试验,对桩身范围内进行了深层水平位移的量测,并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结果,研究了倾斜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变形及桩间协同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负斜桩组合承载性能优于正斜桩组合及双排桩,夹角相同的不同倾斜桩组合在受到相同荷载时承载性能不同;倾斜桩桩身变形与竖直桩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倾斜桩桩身下部易产生反弯现象,且荷载越大反弯现象越明显,20d(d为桩径)深度内桩身水平位移易受荷载因素影响;实际工程中可将桩距控制在4d以上,此时桩身受荷对邻近桩变形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王淞刘永超刘永超卫超群刘建志李刚
关键词:软土地区倾斜桩
软土地区交叠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软土地区交叠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顺序下对地层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了六组盾构法上下交叠盾构隧道施工模型,对比了粉土、粉砂、粉质黏土三种典型天津软土的土质情况,并分别分析了在三种土质条件下,“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两种施工方法引起的地层变形情况,结合工程中先建隧道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如下规律:相同土层中“先下后上”顺序施工在隧道上部的地层位移均小于“先上后下”顺序施工,但隧道下部深层土体的位移均大于“先上后下”顺序施工;当需要控制夹层土体的竖向位移时,可以在深厚粉土层或粉砂层中选择“先上后下”顺序施工,在深厚粉质黏土层中选择“先下后上”顺序施工。
姚懿煊刘永超武岳江红张闯李雨
关键词:软土交叠隧道地层变形
基于基坑支护工程的区段复式配筋预应力管桩抗弯试验及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24年
复式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管桩)作为基坑支护桩使用时,为提高非预应力钢筋的利用效率,提出将区段配置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作为基坑支护桩。通过对天津地区80个基坑工程中的支护桩弯矩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并对区段复式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PHC管桩)进行足尺抗弯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研究区段配筋的可行性和PR-PHC管桩的抗弯性能。研究表明,单支撑排桩、倾斜桩及悬臂桩的桩身弯矩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PR-PHC管桩区段配置的非预应力筋,可以提高其抗弯极限承载力及其抗弯刚度,并有效改善桩身裂缝的展开情况,构建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验的实际情况。并对PR-PHC管桩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工况做了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在基坑工程中使用PR-PHC管桩替代PRC管桩,减少钢筋使用量,促进碳减排。
刘永超刘永超李兵兵张国平胡智鑫刘建志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抗弯试验基坑支护
一种桩间土加固装置和施工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间土加固装置和施工工艺,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中部防护壳和上部连接盖,所述上部连接盖固定连接在中部防护壳的顶部,所述中部防护壳的中部对称连接有连接主轴,所述连接主轴的端部套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之间的...
刘永超解邦龙张天雨刘洁王淞
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地下进站大厅深基坑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文章结合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地下进站大厅及东西旅客地道深基坑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围护结构倾斜变形、围护结构内力以及影响区域的相关沉降进行测试,通过对开挖过程及开挖一定阶段内相关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深基坑的变形性状。
刘永超刘永超
关键词:深基坑内力
囊体扩张主动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
2025年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径0.5 m的囊体对直径为1.2 m的桩可产生最大5.5 mm水平变形,控制效率为60%,囊体扩张对桩基水平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囊体扩张会引起邻近土体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而孔压消散会导致土体压缩而降低桩基控制效率。当扩张距离较小时,桩径对囊体扩张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囊体扩张对桩径为0.4~1.6m的桩均有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尤其适用于小直径桩基的变形控制。随扩张直径的增大,桩基最大水平位移近乎呈线性增大。此外,桩基水平变形随扩张距离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扩张对周围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有限,导致控制效率呈增大趋势。双排囊体扩张控制变形中“遮拦效应”和“反力效应”明显,控制桩基变形应遵循“先远后近,逐排扩张”的原则,以提高控制效果。
黄建友闫宇涛刁钰郑刚李凯贾建伟刘永超
关键词:桩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