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珊珊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三峡库区井泉滑坡形成与破坏机制研究
- 滑坡是全球性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在中国多山的西部地区也是频繁的发生,特别在三峡库区从修建到试验蓄水到正式竣工蓄水,在每年的周期性的蓄水(10月到次年的4月上旬)和回水(每年6月中旬~9月底),库区岸坡的再造有很强烈的诱发...
- 邓珊珊
- 关键词:三峡库区传递系数法
- 危岩突发性崩塌应急安全警报系统研究
- 以断裂力学为理论指导,提出了不同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稳定分析法的断裂力学稳定性分析法,研发了三维应力采集器和危岩突发性崩塌应急安全警报系统。警报系统包括三维应力采集器、有线信息处理器、警报显示器。三维应力采集器区别于普通...
- 赵先涛唐兰向杰胡婷邓珊珊闫慧陈冬梅熊礼勇
-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预警系统
- 喀斯特山区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研究——以三峡库区巫溪海螺湾危岩为例被引量:12
- 2012年
- 研究三峡库区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演变机制和规律能帮助采取更合理的治理防护措施。采用地貌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研究方法,对海螺湾危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据调查,该区的危岩单体和危岩群体均较发育,总面积达4.30×104 m2。根据其失稳模式可将该区的危岩主要分为压剪-滑动型和拉裂-倾倒型两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3.7%和6.3%。研究发现,海螺湾危岩崩塌的形成属于斜坡自我稳定的平衡发展过程。在河流的下切运动过程中,流水不停地淘蚀岸坡底部。长期的风化卸荷和岩溶作用,使坡体内部近于垂直的4组次生裂隙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并且得到发展,最终贯穿,形成危岩体。研究认为,岩溶作用和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对灰岩地区危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 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
- 关键词:破坏模式危岩
- 危岩突发性崩塌应急安全警报系统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断裂力学为理论指导,提出了不同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稳定分析法的断裂力学稳定性分析法,研发了三维应力采集器和危岩突发性崩塌应急安全警报系统。警报系统包括三维应力采集器、有线信息处理器、警报显示器。三维应力采集器区别于普通的应力采集器,它可采集危岩体内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应力。即危岩体内的三维应力,提取这些应力中最大的剪应力和压应力,并转化为沿主控结构面的最大剪应力和拉应力,以此作为危岩稳定性判定的基础信息。通过系统建立的模型获得稳定性系数并自动判定危岩体的稳定状态,判定结果通过有线方式,最后以红黄蓝绿指示灯和鸣笛信号来警告危险区活动者。
- 赵先涛唐兰向杰胡婷邓珊珊闫慧陈冬梅熊礼勇
- 关键词:危岩崩塌稳定性分析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