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懿萱 作品数:19 被引量:10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2011年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袁珍 李文厚 范萌萌 冯娟萍 郭懿萱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长6油层组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8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21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是该区油藏的主力储集层,主要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测试、X-衍射、包裹体测温、Ro测定等方法认为,研究区延长组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交代等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成为控制该区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使储集层中长石等易溶组分的溶蚀对储层物性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成岩阶段后期以(含铁)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又使砂岩致密化。成岩作用中的孔隙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储集层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刘春雷 李文厚 袁珍 范萌萌 郭懿萱关键词: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与对比关系再认识 2024年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深水沉积过渡带存在大量的前积反射现象,指示以往“千层饼”式的近等厚地层划分方案在前积发育区存在“穿时”问题。研究旨在探索建立前积模式下延长组的等时划分与对比方案,并探讨其与传统地层划分方案的衔接对比关系。【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震相互约束和标定,结合岩心沉积相标志的识别,明确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中上部(长7及以上地层)的等时划分与对比关系。【结果】将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中上部划分出6期前积斜坡体(F1~F6),环县地区划分出5期前积体(F1~F5)。【结论】各期前积体在顶积段与传统分层可较好地衔接对比,但在前积段和底积段,新、旧方案差异较大。各期前积体在前积段普遍较厚,在深水区,F1~F3厚度明显减薄,F5、F6厚度大幅增加。研究区从西南向东北,各期前积体平面分布呈薄—厚—薄的带状样式;北西向展布的地层较厚带指示前积体向湖盆中心的持续推进,指示了湖盆的收缩和充填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延长组三角洲—深水区砂体连通关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湖盆沉积充填过程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一凡 郭懿萱 姚泾利 赵俊峰 刘鑫 白金莉 李慧琼关键词:坳陷湖盆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深湖区前积型地震地层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段为例 被引量:12 2022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陇东地区是延长组主要的产油区之一。充分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大量钻井和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前积型地震连续强反射现象,开展地震地层对比划分、沉积演化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以湖泛期凝缩层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为地层界面的对比标志,将研究区延长组中段划分出7个层序组,表现为震荡性湖退充填沉积特征,沉积单元呈透镜体依次向湖盆中心叠置,每个沉积单元均发育上部三角洲前缘、中部富泥斜坡和下部深水重力流的三段式沉积相组合,砂体主要分布在沉积单元的上部和下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本次研究成果与传统等厚地层对比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顺物源方向,单井之间的小层连通性和叠置关系差异较大,其认识更符合震荡性湖退沉积背景,对油田勘探开发更具有指导性。 惠潇 侯云超 喻建 龙盛芳 郭懿萱 刘永涛 张杰关键词:地震地层 砂体分布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郭懿萱 黄晓东 李莹 何元方关键词: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2024年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开采数据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等测试,对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长63油层段,长62、长61油层段含油性显著变差;平面上,长63油层段以L125,B452和L411井区为中心,油藏团块状分布,呈两条带沿北西南东向延伸,油层厚度主要在5~20 m之间,长62、长61油层呈孤立土豆疙瘩状分布,分布规模小。长6油层组油藏以岩性油藏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70~90℃,荧光以黄褐色为主,结合区域埋藏史分析显示该区油藏充注为晚侏罗世和中-晚白垩世,表现为早期充注。长6油层组烃源岩厚度、距离,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性质、物性和叠置类型是其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影响因素;长63油层段相比长62和长61油层段具有更靠近烃源岩,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分布广、孔渗条件好、叠置厚层砂体类型发育等优势。研究区最为有利油藏的勘探目标为长63油层段Y470,L374,B452等井区附近,有利勘探区面积达到517.28 km 2。 刘志涛 张晓磊 张晓磊 田亚铭 郭懿萱 邵晓州关键词:长6油层组 油藏分布 有利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安塞油田已有测井资料,利用多种地层划分方法对长7油层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以沉积学及储层沉积学基本理论为... 郭懿萱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安塞油田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段沉积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心观察所得到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古生物标志特征,对长8期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沉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的形成关系,对长8期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并确定平面上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范围。研究认为,陇东地区长8段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吴起一带发育浅湖沉积,长8中期存在湖平面下降,短期暴露水面的过程;研究区长8期主要受河流作用以及湖浪作用的影响,根据其主要发育的沉积构造类型,将长8期水动力条件划分为河控作用及浪控作用2类;平面上,浪控作用影响区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东北部,长81期河流作用较强,长82期受浪控影响区范围更大,符合长8期沉积演化的特征。 马瑶 余芳 郭懿萱 张秀能 王凤琴关键词:水动力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剖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022年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为了加深对长7段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特征的理解,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重点对渭北铜川地区衣食村、背阴村、瑶曲、霸王庄、淌泥河长7段典型露头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从长7_(3)到长7_(1),湖盆经历了由鼎盛逐渐收缩、湖平面下降的过程,砂岩含量向上部逐渐增多。研究剖面处于延长组湖盆沉积的深水区,长7段沉积类型既有正常深水细粒沉积岩,也发育类型丰富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以及异地搬运形成的火山凝灰岩、具有深部流体成因特征的碳酸盐岩结核等。这些重要现象记录了延长组沉积期富烃坳陷形成的特殊地质背景和过程,对理解陆相盆地烃类生成和富集机理、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 赵俊峰 刘池洋 张东东 郭懿萱 齐亚林 吕奇奇 张龙 马奂奂关键词:页岩油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伴生H_(2)S的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为例 2022年 彭阳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新探明的低H_(2)S含量的油田,其主力产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含量最高为0.115%,明确H_(2)S成因机制对于油田合理开发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储层硫化物及油田水硫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预测了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的成因。延安组主要发育集块状、斑点状、斑块状、星点状等黄铁矿类型,其δ^(34)S值为-1.9‰~10.1‰,其中,斑块状、集块状黄铁矿为沉积早期快速结晶成因,斑点状、星点状黄铁矿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成因。石膏的δ^(34)S值在16.8‰~17.7‰,为后期成岩阶段的产物,其并非H_(2)S的硫元素来源。油田水的δ^(34)S值较高,平均为37.9‰,这主要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消耗地层水中的^(32)S,使水体相对富集^(34)S。黄铁矿后期溶解和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有机硫化物均可释放SO_(4)^(2-),使侏罗系油田水具有较高的SO_(4)^(2-)浓度,为H_(2)S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侏罗系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地层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均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存,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反应场所。综合分析认为,彭阳油田侏罗系原油伴生H_(2)S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成因。 尚婷 田景春 刘鑫 刘鑫 张晓磊 张晓磊 郭懿萱 郭懿萱 王峰关键词:硫化氢 硫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