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成城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音乐
  • 2篇音乐生活
  • 2篇租界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2篇基督教音乐
  • 2篇汉口租界
  • 2篇飞地
  • 1篇叙事
  • 1篇业余
  • 1篇业余爱好者
  • 1篇语境
  • 1篇殖民
  • 1篇殖民文化
  • 1篇中国音乐
  • 1篇社会
  • 1篇巧克力
  • 1篇虔诚
  • 1篇外侨
  • 1篇文化

机构

  • 5篇上海音乐学院
  • 1篇江汉大学
  • 1篇四川音乐学院

作者

  • 5篇马成城
  • 1篇洛秦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走进虔诚宗教信仰下的广州“巧克力城”——非洲人教堂音乐生活初探被引量:5
2014年
生活在广州的非洲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尼日利亚的伊博(Igbo)族,并且他们几乎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基督教。这些非洲人在广州的基督教礼拜形式大致有三种,而不同的礼拜形式又带来了不同的基督教音乐。宗教信仰在这座"巧克力城"当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而音乐作为基督教崇拜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他们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马成城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
从“业余爱好者”到“交响乐队”——汉口租界时期西人音乐团体的历史叙事
2024年
汉口租界历史中,“飞地”音乐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众多古典音乐团体在此兴起,为外国人社区带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从早期以“业余爱好者”为主的音乐社团逐渐发展为一支拥有职业音乐家的“交响乐队”,标志着汉口飞地音乐由英国人的娱乐消遣,逐渐演变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平台。这支交响乐队的兴衰,不仅得益于曾活跃于汉口舞台的音乐爱好者和职业音乐家,而且还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古典音乐的繁荣紧密相连。
马成城
关键词:汉口租界交响乐队
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2024年
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人的视野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对教会音乐的中国本土化探索。除宗教以外,上海租界的外国居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音乐的。但是这一道阻隔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围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那些致力于在西方社会诠释中国音乐的传播者们,成为近代国乐发展道路得以探索和争论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国乐走向何方”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人的音乐社会,即便是在复杂而屈辱的租界时期的上海外侨社会中,“国乐之声”亦没有被隔绝在“围墙”之外。
马成城洛秦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
“飞地”音乐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汉口租界戏剧演出中的外侨音乐生活被引量:2
2022年
汉口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近代中国中部城市的窗口。成立于汉口租界内的外侨演剧团体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是汉口西方人“飞地”音乐中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随之建立的管弦乐队、合唱团等早期业余音乐团体,为近代汉口的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成城
关键词:汉口租界
从殖民文化到文化认同—上海基督教音乐的传播与变迁
基督教音乐在近代上海的传播有着其不容忽视的特殊性,西方传教士借助西方列强的殖民势力得以使传教顺利地进行,而基督教音乐在华的传播也随之具有了多重的历史涵义和无法抹去的殖民性。西方音乐作为宗教信仰的媒介,对文化的传播和延续起...
马成城
关键词:殖民文化文化认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