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1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黄土高原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特征被引量:13
- 2010年
-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生态系统空间尺度上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层乔-灌-草不同器官含碳率范围为0.413 7~0.517 4 g/g,枯落层为0.187 2~0.500 3 g/g,不同器官及层次间含碳率差异较大;土壤层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柴松林总储碳密度为236.04 t/hm2,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土壤层(107.55 t/hm2)>植被层(95.20 t/hm2)>枯落层(33.29 t/hm2);总储碳量为1 597万t,其中土壤碳库最大,为727万t,占总储量的45.52%,分别是植被层及枯落层碳库的1.14和3.22倍。
- 杨晓梅程积民孟蕾
- 关键词:柴松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碳储量黄土高原
- 子午岭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随机采样法,将子午岭3种类型森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差异与北山阳坡作对照分析,研究了子午岭不同林型下草本植物生长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数量在21~34种之间,与北山阳坡草本植物物种数较接近的是油松林;3种林下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与北山阳坡差异极显著,各森林类型间无明显差异;北山阳坡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林下存在明显差异;对草本植物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各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间呈显著正相关的物种对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辽东栎林>北山阳坡>油松林>柴松林。总体来说,林下草本植物分布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这是由林下郁闭的环境造成的,相对而言,合理种植,抚育的人工油松林和演替顶级的辽东栎林下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所改善。
- 范文娟程积民张继敏杨晓梅孟蕾韩娟娟胡秀娟
- 关键词: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9
- 2010年
-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及人工油松林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柴松林为13.67g/kg,辽东栎林为13.95g/kg,油松林为11.43g/kg,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林分变化幅度差异不同,且各土层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土层间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06~3.67kg/m2,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整个土壤垂直剖面上,有机碳碳密度在9.38~11.43kg/m2之间,其中0~50cm深度碳密度的贡献率达80%以上。(3)3种林地土壤碳储量偏低,平均为105.2t/hm2,不同林分间的差异较大。
- 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储量
-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 大气中C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如何减缓以及阻止气候变暖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以及阻止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弄清...
- 孟蕾
- 关键词:人工林油松碳密度碳储量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为7.6498Tg(1Tg=106t),储碳密度为164.55t/hm2,各层碳储量依次为:土壤>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从而呈现空间分配不均的特征。此外,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林龄在20a,生长进入中期,林相整体生长旺盛,此阶段若对林木实施规范的人工抚育管理措施,将使其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
- 孟蕾程积民杨晓梅韩娟娟范文娟胡秀娟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碳密度碳储量
- 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储量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9~37.6g/kg,平均含量为13.02g/kg,辽东栎林地最高,其次为柴松林,人工油松林地最低;(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柴松林地的垂直变化幅度最大,达88.86%。3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各土层变化范围为1.06~3.67kg/m2,土壤碳密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对于整个土层(0-90cm)而言,各林分土壤碳密度为9.38~11.43kg/m2;(3)不同养分储量在3种林分之间表现的规律性及相关性不同。有机碳和各全量养分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尤其明显。
- 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范文娟
- 关键词:林地有机碳储量土壤养分
-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子午岭地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以及人工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3种林地碳密度分别为10.76、9.382和11.43kg/m^2;且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不同土壤深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立地备件下,3种林地碳密度差异明显,柴松林和辽东栎林在整个剖面有机碳密度阴坡〉阳坡,而油松林在0~50cm土层是阳坡〉阴坡,50~90cm土层是阴坡〉阳坡;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等理化指标在不同土层中相关性差异较大,而在整个土壤剖面,除PH值以外,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理化指标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 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范文娟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碳库
-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辽东栎是子午岭地区主要的优势森林树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合理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辽东栎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种群聚集度呈现出小→大→小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种群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2)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他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形成乔灌草的典型垂直结构。(3)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物种较为丰富且分布均匀,多样性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4)林下幼苗的更新情况并不是太好,幼苗更新数量为80-210株·hm^-2,且随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 胡秀娟程积民杨晓梅范文娟孟蕾韩娟娟
- 关键词: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群落特征
-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通过对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群落的碳储量进行研究,目的是为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并借助本次研究探究能较准确估算黄土高原碳储量的方法。土壤碳密度采用积分法和分层法2种估算方法,验证了积分法在估算土壤碳储量上的准确性和方便性。乔木层采用相对生长模型,以实测75株解析木生物量的值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辽东栎单株林木各组分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推算出整个辽东栎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从而算出其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壤积分法能够较好的估测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分别是109.794 9 t.hm-2(90 cm分层法)和111.938 t.hm-2(100 cm积分法);乔木层、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是53.452 9、2.700 5、4.482 7、5.243 9 t.hm-2,得出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最后引出辽东栎能够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在辽东栎林的固碳作用可能为碳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 韩娟娟程积民万惠娥杨晓梅孟蕾范文娟胡秀娟
- 关键词:植被土壤碳储量C/N
-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基于样地林分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清查平均生物量法和林木相对生长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3种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含碳率变化范围为0.331 6~0.553 2 g/g;变异系数介于2%~14%,而枯落层含碳率为0.294 8~0.335 9 g/g;3种林地平均碳密度:柴松林为238.22 t/hm2,辽东栎林为235.75 t/hm2,油松林为191.58 t/hm2,柴松林及辽东栎林碳密度约是油松林的1.24倍;从研究空间尺度上土壤层>植被层>枯落层,其碳密度分别为105.21,88.11,28.53 t/hm2,其中植被层各分层碳密度大小差异显著,而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3种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库总储碳量为31.70 Tg,其中土壤层碳储量占整个碳库的49%,是植被层和枯落层碳储量的1.3倍和3.5倍,且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土壤层>乔木层>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
- 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碳储量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