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7例闭合性胰腺损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 86 %的胰腺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 5 %的闭合性胰腺损伤经剖腹探查证实。手术治疗成功率89%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 ,胰瘘发生率2 0 %。结论 胰腺损伤应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剖腹探查是发现和治疗胰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伍联华张伟
- 关键词:闭合性胰腺损伤术后并发症胰瘘
- 足支撑时相跟腱不同拉力负荷时足底压力的分布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足支撑时相跟腱不同拉力负荷过程中足底前、后部压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将6个新鲜足标本置于Bose材料试验机上,保持足标本中立位,调整垂直压力350 N不变,通过砝码分别给予跟腱0~80 kg不同级别(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N)的拉力;分别放置两个秤在足底前、后部,记录足底前、后部在不同跟腱提拉力下的压力值。结果在跟腱不同提拉力下,前足底的压力值不断增加,后足底的压力值不断降低,前足底和后足底压力值占整个足底压力值的百分比与跟腱拉力呈线性关系(P<0.01,R2=0.996)。结论本研究模拟了人活体状态下足的支撑时相,探讨了支撑期足底前、后部压力值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上一些由于跟腱收缩紊乱引起足底压力变化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足底溃疡、跖骨痛)提供理论基础。
- 张伟荀福兴谭为孙超赵卫东张美超
- 关键词:足底压力生物力学
- 足踝生物力学研究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现代化的进行,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足踝部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种也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负重、足部压力的缓冲、承重和步行都依赖于足部的正常生物力学特征。其中,踝关节是人体与地面接...
- 张伟
- 关键词:足底压力胫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对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结果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主要由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占22.9%(19例)。Ⅱ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形成,占3.6%(3例)。Ⅲ型.混合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根据吻合形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两个亚型,Ⅲ1型.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直接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吻合形成,占48.2%(40例);Ⅲ2型.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相互吻合成环形,占24.1%(20例)。结论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的不同分为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又分为直接吻合型和间接吻合型两种亚型。
- 谭为徐达传张伟柳柯孙超刘畅黄文华
- 关键词:动脉弓内踝前动脉血管分型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附36例报告)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 伍联华张伟
- 关键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为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带蒂转位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2侧:10侧乳胶灌注显微解剖,2侧制作铸型标本研究桡动脉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肌间隙发出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以桡骨茎突至外上髁连线中点为分界划分前臂远、近两段。结果 (1)桡动脉发出肌间隙皮支9.1支,其中前臂远段发出皮支6.8支,直径(0.45±0.14)mm,蒂长(1.2±0.48)cm;前臂近段发出皮支2.3支,直径(0.68±0.12)mm,蒂长(1.9±0.53)cm。桡动脉在前臂远、近两段发出的肌间隙皮支的参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桡骨茎突近端(3.0±0.67)cm和肱骨外上髁远端(9.01±1.74)cm,分别有直径(0.59±0.08)mm,蒂长(1.41±0.26)cm和直径(0.67±0.09)mm,蒂长(1.87±0.62)cm恒定粗大皮支从肌间隙穿出;(3)相邻皮支穿深筋膜后,其终末支间形成与肌间隙长轴平行的血管链。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设计带蒂转位皮支链皮瓣可用于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软组织损伤,避免了其主干动脉的破坏。
- 孙超徐聪张伟李宏亮谭为丁自海
- 关键词: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