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冬季稳定性降水相态预报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1年
- 冬季降水无论对地面的生产生活还是对高空飞机航行都可能造成严重灾害,降水相态预报的准确性决定了冬季降水预报的成功,该文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降水相态预报取得的成果。降水相态预报方法大致分为3类:第1类是基于观测或数值天气预报建立的指标以及回归方程,其中某些方法高度依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准确率;第2类是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微物理方案法和集合预报法;第3类是基于观测和数值预报产品的人工智能预报法。近年来降水相态模式预报产品准确率不断提高,成为降水相态预报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支撑。但如何将降水相态形成机制的微物理研究成果用于改善数值预报模式降水相态预报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降水相态预报的准确率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
- 赵琳娜慕秀香慕秀香王秀娟王秀娟
- 关键词:冬季降水
- 近34a吉林省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1980-2013年吉林省20个气象站夏季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计算累计距平、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4a来吉林省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a来,吉林省夏季气温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波动,并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吉林省夏季气温序列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2~4年、6年左右、8~12年;吉林省夏季气温趋势主要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整个吉林省夏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并且北部的增温幅度大于南部。
- 牛立强曲思邈王秀娟王艳萍
- 关键词:夏季气温突变
- 河北一次层状云系降水的微物理机制数值模拟与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一维层状云模式,详细分析了2009年5月1日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和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水为层状云系降水,云系垂直结构符合顾震潮3层概念模型和"播种云—供给云"机制,其中第一层(上层:4.7—7.0 km)存在冰雪晶,雪主要通过冰晶自动转化和凝华增长;第二层(中层:2.6—4.6 km)有冰晶、雪、霰、云水和雨滴,此层贝吉龙过程作用明显;第三层(下层:1.3—2.5 km)主要粒子为云滴、雨滴及从上层融化的雪和霰,霰的融化对雨滴的形成贡献最大。云体发展成熟时,各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播种—供应关系,如第一层向第二层顶部播撒雪和冰晶,第二层向第三层顶部播撒霰和雪。
- 王秀娟姜忠宝杨洁帆夏葳张超
- 关键词:层状云微物理
- 1961—2016年松花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松花江上游流域26个气象站1961-2016年夏季(6-8月)降水逐日资料,采用滤波、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松花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及各月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降水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处于少雨期;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处于多雨期;从90年代中期以后,则少雨占优势,而且比70年代以前的降水年际变化振幅大;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上中旬,夏季及7月、8月降水呈减少趋势,6月呈上升趋势,7月对整个夏季降水贡献较大;6月降水从1966年开始出现一次增多的突变,显著增多时段在1977-1994年;夏季存在3个显著性周期,分别为2~3 a、4~6 a和8~12 a;8月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存在一个显著的10~16 a周期;夏季降水与流域内各站降水之间,夏季6月、7月、8月各旬降水与本月降水之间,以及6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各旬降水与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
- 姜忠宝王秀娟
-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分析
- 2018年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吉林省加密自动站观测数据、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18年8月13—15日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带”(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环流)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整层水汽通量显示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与远距离台风外围东南气流共同为暴雨输送充沛的水汽。降水有两个主要阶段,大气层结特征均为高层有正值位涡扰动并沿假相当位温锋区下滑,大气层结不稳定,水汽充沛,不稳定能量较大。降水第二阶段水汽输送、动热力条件、不稳定能量均小于第一阶段。云图表现特征为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和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尺度对流辐合体云团发展旺盛时,低层呈现气旋式涡度、中尺度辐合,高层呈反气旋式涡度、中尺度辐散。925 hPa低空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暴雨发生的中尺度触发条件。
- 王秀娟姜忠宝姜忠宝冯旭
- 关键词:假相当位温位涡
- 第二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增量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1980—2016年第二松花江流域(SSR)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环流场资料、NOAA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通过分析与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及海温,确定了超前12个月内的6个预测因子,包括:11月东亚200 hPa纬向风、12月西藏高原-2指数、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200 hPa纬向风、2月印度洋海温、10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4月东亚100 hPa经向风。在此基础上利用这6个预测因子,利用1980—2010资料建立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统计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年际增量给出SSR夏季降水的预测结果。经检验,1981—2010年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预测拟合系数是0.83,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拟合系数为0.67,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5%,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2011—2016年进行试报实验,该模型也很好地预测出降水的年际增量变化趋势,除2014年以外,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绝对值都控制在23%以内,2016年仅为-9.9%。因此,通过预测降水的年际增量,进而再预测降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测技巧,可作为有效方法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 姜忠宝王秀娟王秀娟李尚锋
- 关键词:第二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
- 一次层状云系结构和降水机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机载微物理探测仪器获得了2010年4月20~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和降水过程,并利用WRF模式对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详细探讨了此次降雨形成的微物理机制。分析表明,降水前期,云体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结构,云粒子探头(Cloud Droplet Probe,CDP)粒子浓度存在较大起伏。降水中期,CDP粒子主要存在于4.27km以下,其中3.69km处浓度较大,峰值普遍超过100cm-3;降水粒子和尺度较大的云粒子同样在4.27km以下。4.27km、3.69km处粒子形态较丰富,经历了不同尺度的片状、不规则状、针状及辐枝状的变化,3.69km处CDP粒子浓度较少时,降水粒子以针状为主,而CDP粒子浓度充足时则转化为尺寸更大的辐枝状粒子。4.27km、3.69km高度层存在的主要粒子是雪晶,其次是少许冰晶。降水后期,云体从顶部开始趋于消散,表现为3.9km高度以上无明显CDP粒子,仅存在部分云粒子和降水粒子,其形态为不规则状。降水主要形成于3.9km以下的云层,此时冷层仍存在部分针状的冰雪晶。WRF模拟结果表明:雨滴大部分形成于2.9km以下,0℃层下方,2.2~2.9km雪的融化贡献最大,2.2km以下重力碰并为主。雪是冷暖层主要的降水粒子,雪在冰雪晶层大部分高度仍以凝华增长为主,混合层以凝华增长和结淞增长为主,而雪的增长程度可能受上升气流强度、过冷水含量影响。
- 王秀娟李培仁赵震侯团结杨洁帆申东东雷恒池
- 关键词:层状云飞机观测降水机制WRF模式
- 2013年吉林省一场持续性致洪大暴雨成因及其云图特征
- 2013年8月14-17日,嫩江、洮儿河流域相继出现严重汛情,多数测站及各主要江河流域降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吉林省遭受了继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侵袭。本文利用常规地面及探空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观测资料、1°×1°N...
- 王宁王秀娟张硕云天冯旭
- 关键词:动力学物理机制预报准确率
- 文献传递
- 一阶卡尔曼滤波方法对EC集合预报气温的订正被引量:5
- 2019年
- 应用一阶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吉林省49个气象站点的EC集合预报最低、最高气温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订正后24 h最高气温平均误差、最低气温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显著减小,最低、最高气温准确率分别提高至46.7%~84.7%、75.2%~82.1%。采用一阶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订正气温预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王秀娟陈长胜冯旭马洪波
-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 吉林省一场持续性暴雨成因及MCC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4—17日吉林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演变特征、暴雨成因及其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异常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纬度锋区上先后有两次高空槽沿同一路径东移、重复影响吉林是造成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原因。降水过程分为两个集中阶段,第一阶段以对流性强降水为主,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具有条件不稳定并且水汽充沛,形成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而第二阶段逐渐转为混合性强降水,θ_(se)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在水汽输送强度、降水时间及降水总量等方面均明显强于第一阶段。强降水发生期间,先后形成α中尺度对流云团或MCC,分3个阶段影响吉林省,在云团发展阶段,具有低层气旋式涡度伴随中尺度辐合,高层反气旋涡度伴随中尺度辐散的垂直结构,且上升速度明显,同时925 hPa超低空急流前端风速辐合的反复出现亦是暴雨持续发生可能的中尺度触发机制。
- 王宁王秀娟张硕云天冯旭
-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