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应急
  • 1篇应急水源
  • 1篇适宜性
  • 1篇水源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安全
  • 1篇水质指数
  • 1篇水资源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流域
  • 1篇浅层
  • 1篇浅层地下
  • 1篇浅层地下水
  • 1篇流域
  • 1篇湖流
  • 1篇缓释
  • 1篇ORC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朱晓明
  • 2篇阮晓红
  • 2篇潘扎荣
  • 1篇马天海
  • 1篇张亚平
  • 1篇李明

传媒

  • 2篇地下水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包裹缓释外壳的缓释氧材料的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地下水水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氧气导致的生物活性降低、修复作用受抑等问题,以过氧化镁(MgO2)为释氧原料,塑性剂、缓冲剂、造孔剂为载体材料,采用共混滚动造粒技术,分别制备出包裹和不包裹缓释外壳的释氧材料(ORC)并进行材料性能对比分析。扫描电镜和静态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在0.6~0.8 cm之间未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机械强度约为14~18 N,固液比投加量2 g/L时,氧释放系数K为0.005 89,氧平衡浓度Cm为10.641 mg/L,材料在实验四个月后溶解氧含量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粒径在0.6~0.8 cm之间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机械强度达到30~70 N,液固比投加量2g/L时,氧释放系数K为0.004 66,氧平衡浓度Cm为10.57 mg/L,八个月后溶解氧浓度开始逐渐下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强度和释氧周期都有提高。
李明朱晓明阮晓红尹琳
苏州地区地下水资源城市应急利用适宜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应急备用水源日益重要。利用2005~2009年苏州地区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和补充监测资料,对第Ⅱ承压含水层进行了应急利用(生活饮用和工业利用)的水质适宜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Ⅱ承含水层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Ca-HCO3和Na-CaHCO3型,水质总体稳定,年际差异很小;地下水水质指数(WQI)均值较低(位于49.98~68.75之间),地下水没有受到有机物污染,可作为应急利用水源;WQI的水质指标贡献率表明,As、Fe、pH和Mn指标的贡献率最大,局部区域As、Fe、Mn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应急利用时应进行处理。朗格里尔饱和指数(LSI)和拉森比(LnR)评价结果表明,该水源易结垢,具有轻微腐蚀倾向,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应进行适当的处理。为苏州地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建设和安全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朱晓明阮晓红潘扎荣张亚平
关键词:地下水应急水源水质安全适宜性水质指数
太湖流域典型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地区苏州市为例,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特点,选取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等6项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基于墒权的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ITuTmE模型。将评价模型与GIS技术相耦合,形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并进行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真实地反映苏州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程度。
马天海朱晓明潘扎荣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脆弱性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