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区块
  • 2篇注水
  • 1篇地层
  • 1篇地层能量
  • 1篇压裂
  • 1篇油层
  • 1篇油层解堵
  • 1篇油田
  • 1篇油田注水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技术
  • 1篇致密
  • 1篇体积压裂
  • 1篇吞吐采油
  • 1篇周期注水
  • 1篇注采
  • 1篇注采比
  • 1篇注水技术
  • 1篇注水强度
  • 1篇无机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胡刚
  • 2篇罗栋
  • 2篇李秋德
  • 2篇杨博
  • 1篇李龙龙
  • 1篇杨靖
  • 1篇卜广平
  • 1篇王平平
  • 1篇刘冰

传媒

  • 2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当代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胡154区块混合水压裂效果研究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2以下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采用常规工艺增产幅度有限,提高单井产量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盆地长2以下致密储层的地质特征,借鉴国外致密油开发的成功经验,以体积压裂为理念,开展了致密油直井混合水压裂技术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混合水压裂先导试验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探索长庆油田致密储层提高单井产量试验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有效动用盆地致密油提供技术保障。
罗栋胡刚刘冰杨靖
关键词:体积压裂
超稠油综合解堵增产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超稠油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中的重质成分沉积以及无机垢的形成,岩石的润湿反转,以及水锁、粘土膨胀等因素致使近井地带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地层压力低,造成油井周期生产时间缩短,周期产油减少,低产甚至不出。本技术既能解除近井地带的无机、有机物堵塞,恢复措施井的地层渗透率,同时在注汽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改变岩石的润湿性,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地层的返排能力,从而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措施后注汽压力降低,满足现场注汽要求,增油效果明显,取得良好的措施效果。
胡刚
关键词:油层解堵超稠油
胡尖山油田A17区注水技术政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现有开发数据为基础,结合油层物性、注水见效特征及压力分布、含水分级分布特征将A17区块划分为四个注水单元,对不同注采井组实施不同注水强度与不同注采比试验;通过对各注水单元见效较好井组的注水强度与注采比分析,总结出各注水单元最佳注水强度与注采比范围值(经验值),以此经验值为主要参考,制定各注水单元的相关注水政策,为该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一定指导。
李秋德胡刚杨博
关键词:油田注水注水强度注采比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地层能量补充方式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体积压裂不返排闷井扩压等工作,对水平井重点开展吞吐采油、周期注水、异步注采等工作,不断探索地层能量补充方式,均取得一定效果及认识,但总体来说基于毛管吸吮作用和压差机理的按一定注入周期补充能量的渗析采油法对该区致密油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在充分结合改造强度、缝网形态等参数情况下实施效果较好,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并探索改善驱油介质等新方法。
王平平李秋德杨博柴惠强李龙龙胡刚罗栋卜广平
关键词:吞吐采油周期注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