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文霞
- 作品数:19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术内酯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白术内酯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涉及医药领域。本发明通过体外活性试验证明白术内酯I、III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活性,其机制与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体内试验结果显示白术内酯I、III能显...
- 宫文霞周玉枝秦雪梅张丽增杜冠华
- 当归抗抑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3
- 2016年
-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当归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当归所含的有机酸类、苯酞类、多炔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抑郁、神经保护及单胺类递质再摄取等作用。当归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其对神经损伤、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改善作用相关,以期为当归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 宫文霞周玉枝李肖秦雪梅杜冠华
- 关键词:当归抗抑郁阿魏酸苯酞
- 当归低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当归AngelicaSinensis Radix药材低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超临界CO萃取技术提取当归的低极性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
- 宫文霞郑艳红常艳芬周玉枝秦雪梅
- 关键词:当归二聚体
- 文献传递
- 白术中3种内酯成分一测多评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建立白术中3种内酯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进样量为2μL,流速为0.2 mL·min^(-1),柱温30℃。以白术内酯Ⅲ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白术内酯Ⅰ、Ⅱ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2种成分的含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3种内酯的含量,比较2种结果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线性范围内,白术内酯Ⅲ与白术内酯Ⅰ、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33、1.895,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3种成分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白术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赵玉娇梁国锐宫文霞田俊生秦雪梅
- 关键词:白术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
- 阿魏酸松柏酯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阿魏酸松柏酯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涉及医药领域。本发明通过体外活性试验证明阿魏酸松柏酯对皮质酮和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活性;体内试验结果显示阿魏酸松柏酯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的不...
- 周玉枝宫文霞秦雪梅张丽增高晓霞田俊生
- 基于鞘脂代谢通路的当归水提物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明确当归通过调节鞘脂代谢发挥对皮质酮(CORT)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当归水提物,LC-MS法进行成分鉴定;当归水提物含药血清(ASWEMS)的制备:将1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组和ASWEMS(生药量7.5 g·kg^(-1))组,连续ig给药6 d,采血管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后同组混合,56℃水浴加热30 min后经0.22μm微孔滤膜滤过除菌。利用CORT诱导PC12细胞构建损伤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5%空白血清)组、模型组(400μmol·L^(-1)CORT+5%空白血清)、ASWEMS组(400μmol·L^(-1)CORT+5%ASWEMS)、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伏马菌素(FB1,400μmol·L^(-1)CORT+5%空白血清+10μmol·L^(-1)FB1)组,处理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脂质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脂质代谢轮廓变化及鞘脂类代谢物相对含量;采用ELISA检测PC12细胞神经酰胺(Cer)含量。结果LC-MS法鉴定出当归水提物17种化学成分。与模型组比较,ASWEMS和FB1均可显著回调CORT损伤PC12细胞所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鞘脂类代谢物是引起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贡献较大的代谢物,与对照组比较,CORT干预24 h后,PC12细胞中的二氢鞘氨醇(Dhsph)类、植物鞘氨醇(PhytoSph)类代谢物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01),鞘磷脂(SM)类代谢物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01),Cer相对含量及绝对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ASWEMS、FB1干预后各代谢物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回调(P<0.01、0.001)。结论ASWEMS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鞘脂代谢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陈金龙宋亚鹏周玉枝宫文霞宫文霞
- 关键词:皮质酮PC12细胞
- 逍遥散类制剂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成方制剂上市,主要包括逍遥丸、逍遥片、逍遥颗粒以及逍遥胶囊等。目前对逍遥散类制剂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反相色谱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但这些方法的测定指标单一、药效关联性不强,不能准确反映逍遥散复方的物质基础、疗效及作用机制。将药效学、药动学、中药分析学、光谱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从质量标志物、一测多评法、谱效整合指纹谱及过程分析技术等方面着手实现逍遥散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策略,有助于阐释该类复方制剂的内在质量及其作用机制。
- 徐少华宫文霞秦雪梅
- 关键词:逍遥散一测多评
- 逍遥散中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8
- 2015年
- 逍遥散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但是其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从作用到成分、成分到机制2条途径,归纳总结了逍遥散中的抗抑郁有效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确证了逍遥散作为经典抗抑郁古方所具有的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
- 李肖宫文霞周玉枝高丽高晓霞田俊生秦雪梅杜冠华
- 关键词:逍遥散抗抑郁甘草苷柴胡皂苷芍药苷阿魏酸
-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和网络分析研究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22年
- 本研究整合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工具从生物代谢网络角度系统分析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基于LC-MS的血浆代谢组学发现柴归颗粒抗抑郁作用的关键代谢物和代谢途径。整合生物网络分析工具对柴归颗粒调节的关键代谢物进行网络分析,聚焦关键代谢通路,挖掘柴归颗粒抗抑郁作用的潜在靶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20个代谢物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柴归颗粒能显著回调二十二碳三烯酸、3-羟基丁酸、4-羟基苯甲醛、鹅去氧胆酸、胆酸、L-谷氨酰胺、乙醇酸、亚油基肉碱、L-酪氨酸、N-乙酰缬氨酸、棕榈酰肉碱和花生四烯酸等12种代谢物。对柴归颗粒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网络分析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可能是柴归颗粒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重要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上的CYP2B6、CYP2E1、CYP2C9、CYP2C8、PLA2G6、PTGS2、ALOX15B、PTGS1、ALOX12和ALOX5等10个蛋白为柴归颗粒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潜在靶点。本文涉及的动物实验操作均遵循山西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并通过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批号:SXULL2020028)。
- 黄德华王力文宫文霞田俊生田俊生秦雪梅高晓霞周玉枝
- 关键词:血浆代谢组学花生四烯酸代谢
- 逍遥散中当归的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指认逍遥散中君药当归对复方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并筛选其中潜在的抗抑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PDA技术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及当归相应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匹配,通过对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全波长紫外光谱图,归属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贡献成分进行导向分离,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共归属并鉴定出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5个,分别为阿魏酸松柏醇酯(1)、E-丁烯基苯酞(2)、藁本内酯(3)、Z-丁烯基苯酞(4)、12-异戊烯酰基-14-乙酰基-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5),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能有效保护谷氨酸损伤的SH-SY5Y和PC12细胞。结论 UPLC-PDA导向分离技术可快速、准确指认复方来源于其单味药材的贡献成分。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Z-丁烯基苯酞可能为当归贡献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活性成分。
- 宫文霞周玉枝李肖高丽王月华田俊生高晓霞秦雪梅杜冠华
- 关键词:逍遥散当归抗抑郁藁本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