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电化学
  • 4篇电化学性能
  • 4篇石墨
  • 4篇石墨烯
  • 3篇电池
  • 3篇性能研究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负极
  • 2篇N型
  • 2篇N型硅
  • 2篇
  • 1篇导电性
  • 1篇电池负极
  • 1篇电化学电容
  • 1篇电容
  • 1篇形貌
  • 1篇循环性能

机构

  • 8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杜霞
  • 7篇薛卫东
  • 3篇李昱树
  • 2篇赵睿
  • 2篇蒋奉君
  • 1篇杨光
  • 1篇陈野川
  • 1篇刘帆

传媒

  • 3篇第16届全国...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i[Ni1/3Mn1/3Co1/3]O2的固相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01年Ohzuku等人首先合成出了Li[Ni1/3Mn1/3Co1/3]O2正极材料,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放电比容量[1]。与钴酸锂和镍酸锂相比,有更加稳定充电平台[2]。前驱体过渡金属原子混合的均匀程度是...
李昱树蒋奉君杜霞薛卫东
石墨烯/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将亚微米硅与石墨烯进行原位还原复合(SG1)和机械混合(SG2)这2种方式制备了不同的石墨烯/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EM结果显示,2种复合物中硅颗粒都被石墨烯片层所包夹,且分散均匀;充放电测试表明,这2种复合方式均使复合电极的首次容量损失大大减小,循环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 070.5mAh/g和1 534.2mAh/g,循环12次后均保持在1 000mAh/g以上;通过EIS阻抗谱对硅复合电极的导电性以及电极结构的初步研究,发现复合电极本身导电性以及材料的电接触性远优于纯硅,电极结构也相对稳定。
杜霞薛卫东赵睿陈野川
关键词: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循环性能导电性
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改进的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以氧化石墨烯和三价铁离子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技术一步原位还原复合得到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
薛卫东赵睿杜霞杨光
文献传递
石墨烯/P型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杜霞薛卫东
N型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随着人们对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电池负极材料的迫切需要日益增长,传统的碳负极材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探索新型负极材料势在必行。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且资源丰富的硅自然地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有望成为最...
杜霞薛卫东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活性材料的改性研究
在对高比容量能源需求强烈的当下,硅基材料成为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宠儿。针对硅负极材料导电性差,体积效应大,SEI膜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结合微量掺杂、纳米化、硅碳复合化等改性方法,成功制备了多种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首...
杜霞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硅源
文献传递
n型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施主掺杂原理,制备了掺有微量磷元素的n型硅负极材料,为改善其循环性能,通过碳包覆的方法进一步制备了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RD、SEM、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手段对所制n型硅及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所制n型硅具有与普通硅一致的晶体结构、良好的充放电平台、较高的容量以及很好的导电性,其电化学性能在碳包覆后有所改善,第一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 776.7 mAh/g,15次循环后仍可达1 000 mAh/g以上,库仑效率均保持在98%左右。
杜霞薛卫东刘帆李昱树
关键词:N型硅碳包覆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在数秒内完成充放电的一种新的储能元件,同时具有比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超级电容器又可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碳材料通常作为双...
蒋奉君李昱树杜霞毛欣薛卫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