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菊
-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大学的现实异化与理性回归
- 2012年
-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具有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近年来大学正在逐渐偏离它的本体之义和应然之义,大学正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异化: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大学越来越像个官场;浮夸、造假,大学充斥着太多虚假的繁荣;本应是教育终极目标的"育人"指向,更多停留在语言形态;大学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不在等等。为了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更为了公平、理性和正义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重塑大学精神,使大学回归到其本体意义上来。
- 张明菊
- 关键词:异化大学精神
- 规训与惩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化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缺失行为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困扰着大学教育,高校诚信重建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评价和保障功能,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制度化体系,以使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得到制度层面的关注与规治。
- 张明菊吴世彬
- 关键词:诚信诚信教育制度化
- 社会性与主体性的冲突与融合:行业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马克思突破了传统哲学将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割裂开来、机械对立的局限,以人本观和社会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支点,构建了个人与社会融合统一、互为前提的关系场域。在社会性与主体性内在统一的逻辑视域下,研究目前行业高校培育大学生责任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作为行业特色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把"三感"即"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社会性与主体性相融合来引领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从主体性人文关怀、实践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培育共同体等方面系统开展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培养与实践养成。
- 张明菊蒋建清
-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社会性主体性行业高校
- 行业背景高校共青团工作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 2012年
-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校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行业背景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业背景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在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以及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背景高校共青团需要通过明确自身发展定位、聚集多方资源、凝练发展特色、打造共青团工作的强项和优势、形成文化标签等途径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
- 张明菊李霞
- 关键词:行业背景高校共青团
- 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与实践探析被引量:44
- 2009年
- "全员育人"是高校的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是高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所在。然而受高校考核评价体系错位、行政化倾向等因素影响,"全员育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现实异化。只有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全员育人"理念才能得到理性回归。
- 张明菊范天森
- 关键词:全员育人异化
-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安排——基于制度诚信理论视角被引量:11
- 2016年
-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以及基层政府的诚信缺失。要解决这个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难点,除了强调传统诚信道德教育,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规、制度更能够有效规避贫困生认定中的失信行为。制度诚信理论开辟研究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新视角,以制度安排来规制贫困生认定中的诚信缺失,是推动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障。
- 张明菊李沛武
-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诚信
- 高校“网络红人”现象的教育学反思
- 2012年
- 近几年来,高校中的"袁苏妹"、"根叔"、"吴阿姨"、"陈果"、"馒头大叔"等网络红人频频走进人们的视野,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虑与叩问。教育需要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回归对生活世界的观照,通过"对话"实现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使教育过程充满爱的人文精神,在教育平等的视野中树立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
- 李霞张明菊
- 关键词:高校网络红人教育学
- 高校办公室工作中的互联网思维被引量:1
- 2015年
- 高校办公室工作要围绕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思维导向、平等开放参与三个方面,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郭杨张明菊
- 关键词:高校创新管理
- 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探析被引量:5
- 2015年
- 依据"AGIL"模型理论深入分析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这一子系统与资助育人、高等教育、市场经济等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要问题。通过发挥其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功能,以适应资助育人模式转变的要求,厘清创业型勤工助学的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文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实现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以及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的创新。
- 张明菊李沛武
- 关键词: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