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津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骨性锤状指伸直支具固定与阻挡克氏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支具治疗的19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导致骨性锤状指患者资料,收集同期采用石黑法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骨折和关节复位情况、患指关节主动屈伸角度、患/健侧活动度占比、Dargan功能评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支具固定组患指远指间关节(DIPJ)伸直欠缺角度0 °~15 °(4.68±5.00)°,手术组为0 °~12 °(3.14±4.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支具固定组主动屈曲角度38 °~60 °(50.42±6.73)°,手术组为35 °~62 °(48.38±7.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患/健侧活动度占比支具固定组为(0.74±0.14),手术组为(0.76±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Dargan功能评价手术组优17例,良12例。支具固定组:优10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支具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47.3%,手术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锤状指支具固定与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多较严重,且可能为永久性;支具固定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才能取得较好结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选择恰当的患者,有其治疗价值。
- 卢飞旗袁野李成利段古满邓玖征朱剑津何大炜潘勇卫
- 关键词:骨性锤状指外科手术支具固定
-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成人第5掌骨的形态学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半径和1/2掌骨弓圆心角、掌骨头偏心距和偏心比及髓腔狭部内径。结果成人掌骨长度(51.55±3.01)mm,掌骨头半径(6.59±0.49)mm,掌骨弓半径(99.58±26.83)mm,1/2掌骨弓圆心角(15.90±3.36)°,掌骨头偏心距平均(0.49±0.26)mm,掌骨头偏心比平均(7.4±3.9)%,髓腔峡部内径平均(2.28±0.77)mm。结论男性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头偏心距及髓腔峡部内径大于女性,其余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左右手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 邓玖征赵喆朱剑津程晓光马毅民潘勇卫
- 关键词:第5掌骨解剖形态学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三维重建
- 掌骨髓内针及置入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前后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2±1.3)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7~27min,平均(13.86±4.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4~26min,平均(19.80±3.9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试验组透视次数18~35次,平均(25.00±5.20)次,对照组透视24~35次,平均(29.80±3.1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3);试验组术前颈干角(49.29±13.03)°,术后(15.71±1.11),愈合后(15.43±0.98)°,对照组术前颈干角(51.20±10.45)°,术后(15.00±1.76)°,愈合后(15.50±1.90)°,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愈合后颈干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背几乎无瘢痕,试验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5.71±6.63)°,健侧(76.29±6.92)°,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8)。对照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7.60±9.07)°,健侧(78.60±7.81)°,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3)。结论我们设计的掌骨髓内针套件有临床应用价值。髓内针能有效维持掌骨颈骨折复位,临床效果良好。辅助置入装置能安全高效置入髓内针。
- 邓玖征朱剑津袁野何大炜赵喆潘勇卫
- 关键词:掌骨髓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固定
- FelixⅡB型胫骨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约为1%(0.3%。2.5%)。其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相对常见,发生率为0.3%~2%;而胫骨假体周围骨折较少见,发生率为0.1%~0.4%。
- 孙长鲛景峰容威付立功朱剑津何大炜蔡谮
- 关键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文献复习胫骨翻修术全膝关节置换
- 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手术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手术实时的透视图像;远程控制工作站,远程控制工作站包括图形界面,用于接收透视图像,并通过图形界面显示透视图像,以生成或接收医生的骨折...
- 郑钢铁祝世杰陈煜潘勇卫赵喆邓玖征朱剑津
- 文献传递
- 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朱剑津潘勇卫何大炜邓玖征赵喆
-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俯卧位
- 一种打钉机器人系统及其打钉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钉机器人系统及其打钉控制方法,其中,打钉机器人系统包括:机械臂,在机械臂前端安装的力传感器、注册装置和手术器械;力传感器安装于机械臂和手术器械之间,用于检测钻孔打钉过程中力的变化;注册装置安装在机械臂前...
- 祝世杰陈煜郑钢铁赵喆潘勇卫邓玖征朱剑津
- 文献传递
- 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治疗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冰冻手掌标本12例,取第2~5掌骨共计48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切取的掌骨分为3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包含第2~5掌骨各4根,共16根掌骨;其中8根用于悬臂折弯测试,8根用于扭转测试。用骨刀距掌骨远端20 mm处横行截骨,制作简单横行骨折模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以直列4孔掌骨锁定接骨板,以骨折线为中心,在骨折线远端、近端各采用2枚2.0 mm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采用1.0 mm不锈钢克氏针以骨折线为中心交叉固定;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使用笔者团队设计的直径2.0 mm的掌骨弹性髓内针,配合把持器和开髓器,自掌骨基底部顺行穿入髓腔,经骨折线到达掌骨头关节面下固定。使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对3组进行悬臂折弯和扭转测试,计算3组的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和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结果(1)在悬臂折弯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折弯力分别为(126.3±53.9)、(48.7±18.2)、(88.4±13.9)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折弯刚度分别为(12.33±4.90)、(5.86±5.02)、(10.49±2.05)N/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P=0.017);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扭转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98±0.42)、(0.61±0.39)、(0.50±0.34)N�
- 邓玖征袁野朱剑津何大炜赵喆赵锋孔德敬潘勇卫
- 关键词:掌骨生物力学髓内针
- 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手术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手术实时的透视图像;远程控制工作站,远程控制工作站包括图形界面,用于接收透视图像,并通过图形界面显示透视图像,以生成或接收医生的骨折...
- 郑钢铁祝世杰陈煜潘勇卫赵喆邓玖征朱剑津
- 文献传递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 系统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名评价员完成计算机检索,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Highwir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万方数据库。搜索国内外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否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纳入研27篇RCT,共计3 603例髋关节置换。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两组在感染(OR=0.80,95%CI:0.52-1.22,P=0.30)、血肿(OR=0.47,95%CI:0.21-1.10,P=0.08)、渗出(OR=0.93,95%CI:0.63-1.36,P=0.71)、深静脉血栓(OR=2.12,95%CI:0.68-6.56,P=0.19)、视觉模拟评分(VAS) (OR=-0.06,95%CI:-0.37-0.24,P=0.6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输血率(OR=1.98,95%CI:1.49-2.64,P〈0.000 01)、住院时间(OR=0.66,95%CI:-0.01-1.3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次非复杂THA术后不常规放置引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对于需要矫形等复杂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是否需要放置引流。
- 侯宁景峰容威何大炜朱剑津方玲孙长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引流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