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心城
  • 2篇中心城区
  • 2篇建设用地
  • 1篇再开发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位
  • 1篇竞合
  • 1篇建成区

机构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王红梅
  • 2篇杨丽英
  • 2篇刘光盛
  • 1篇卢宗亮
  • 1篇易璐

传媒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广东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态-经济竞合下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重构--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绝对面—相对面"辨识体系、生态位测度、线性规划等模型的应用等。研究结果:(1)靠近生态"扩张源"及城市边缘的低效建设用地,应优先再开发为生态功能用地以形成局部生态屏障;(2)均衡后,从中心至边缘,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功能的布局形式,主要呈现从"开发主导"过渡为"生态主导";(3)依据生态—经济竞合的结果实施再开发,可合理拓宽局部的生态空间,并缩减早期物质空间过渡占据的社会经济功能用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的竞合关系,来调整土地资源的流向,有利于实现局部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物质和生态空间的"重生"与"共生"。
卢宗亮王红梅王红梅梁宇哲刘光盛杨丽英蔡城锋
关键词:生态位
建成区内低效建设用地辨识及其形成机制——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目的:尝试在辨识低效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掌握各种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和低效建设用地的成因。研究方法:"双面判别"辨识体系、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模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演绎推理等。研究结果:"相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化模式使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经济转型的新预期"是建成区低效建设用地的形成机制,有必要从规划和规范两方面慎重审视每宗建设用地的开发和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和社会经济预期的匹配度。研究结论:认识建成区低效建设用地的形成机制,进而规避低效建设用地的"负外部性",对预防低效建设用地的再次形成、贯彻落实"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方略有重要意义。
卢宗亮钟俊宏杨丽英刘光盛王红梅
关键词:建成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